▲向明与女儿东梅、儿子华英合影。
■1949年6月3日,庆祝青岛解放的游行彩车在行进中。
▲向明照片。
少年立志心向党 牢狱坐穿斗志坚
向明,原名巨同璞,字景山,又名巨荆山、巨任吾,化名王仲和等。1909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朐县盘阳乡博崖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4年考取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因筹措学费报到逾期而失学。他甚感气愤,用木棍在自家土墙上写道:“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是青山。”1931年8月,向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初,任沧口区委宣传委员。他深入工厂发动群众,组织罢工。1933年2月,向明在济南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他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向明被无条件释放。
豫皖苏区抗日军 齐鲁大地迎解放
1937年9月,向明出狱后积极投入到抗日战争中,为抗击日本侵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向明来到山东任中共胶东区党委书记,肩负起开辟解放区的重任。他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发展地方武装,建立人民政权。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陇海路两侧阻击战等战役,带领部队英勇作战,粉碎国民党军队多次进犯。
接管重建有秩序 克服艰难建家园
1949年5月,向明任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主任,负责青岛城市接管工作。青岛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城市生产需要恢复、旧职人员及家属需要安置、大批灾民及失业人员需要救济。作为首位市委书记的向明,他亲自抓生产救济,先后组织发放救济粮200多万斤,救济款人民币18.6万元,救济贫困灾民8.8万多人,帮助人民顺利渡过暂时困难。
1950年春,李富春到青岛视察,赞叹“青岛是华北最后解放的城市,也是进行接管工作最完整、最系统的城市”。
一尘不染亮高节 两袖清风明镜悬
向明一生保持着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质。在战争年代,凡是按规定增补的生活用品,他总是婉言谢绝。部队规定每年给领导干部做一次衣服,向明的上衣又旧又破,裤子常常补丁摞着补丁,可他总是说还有衣服穿,一直拒绝更换。他常常为同志们排忧解难、关怀备至,而自己患有严重胃病,却一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坚持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常说的“干革命就应该有点忘我精神”。
向明不搞特殊、不谋私利。在青岛工作期间,他的学生来家看望,见向明不在家,便留下一个信封走了。向明回来后发现信封里面装着一枚金戒指,当即将学生找来退还,并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
担任山东分局代理书记期间,其他地方的领导到分局机关办事,偶尔带些土特产,行政处收到东西后分发给各部门和领导干部。向明知道后,立即进行严肃批评,并嘱咐今后一律将物品送到托儿所,让孩子们享用。向明顾全大局、严于律己、艰苦奋斗,赢得同志们的尊重和爱戴。
1969年向明因病去世,他的女儿去单位取遗物,只见到父亲留下的一床破旧被褥、几件换洗的旧衣服。当她提着东西离开时,许多同志流着眼泪簇拥着相送。
以向明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们秉承公而忘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赓续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让我们以党史铸魂补钙、涵养精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弘扬精神中攻坚克难,在传承血脉中开拓前行。
(青岛市委党史研究院 蔺冬娟
李沧区委党史研究中心 禚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