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先、显、考、妣”不能乱用

老年生活报 2024年04月05日

老年生活报2024年04月05日版面

中国人从来都讲究“逝者为大”,在农村流传着许多说法和讲究。比如为逝去的长辈立碑,这其实是一种孝悌的表现,同时也彰显了家族的稳定和谐。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导致墓碑上的碑文也会略有差异。当然一些共性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了解。比如如何立碑?墓碑上经常会出现“故、先、显、考、妣”等字,它们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立碑的资格

对于立碑这一事宜,老百姓口中也有着三个“隐性条件”。首先就是逝者的年龄必须够六十岁,人们常讲“不满六十不上香火”,否则是晦气的代名词;第二就是“有父必有母”,夫妻一人去世,另外一人还在世不能树碑;第三就是满三年后才树碑,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说的“逝者三年满”。

故、先、显、考、妣

①考和妣,分别代表父亲和母亲。父亲在离去之后称为“考”,母亲在离去之后称为“妣”。为了将阴阳做更好的区分,慢慢也有了“生曰父,逝曰考”的说法。“妣”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女”和“比”。在过去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下,女性很大程度上是男性的“附属品”,在家见到长辈当然也要行“跪拜之礼”。“妣”在甲骨文时期如下:右边的两个“匕”代表正在行跪拜之礼的女性,为什么是两个“匕”,即古代有钱的男子可以娶多个老婆。而女性嫁过来也会生孩子,所以也有了“母亲”的含义。老百姓对其也是有了明显的区分,即“生曰母,殁母妣”。

②故、先、显,“故”即原来的。这个字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谥法制度”的基础之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谥号”,即后世的人对逝者进行功过定论。“先”代表的是怀念之意,对逝者表示内心的尊重;“显”是一种赞美,表示对逝者的认同。之所以有这两个字的区分,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为“谥法制度”的流传。如果逝者在生前德行昭著,子孙后代希望他们可以声名远播,那就用“显”;如果没有,那也就只能用“先”。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观海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