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未来 “职”等你来

岛城学校研学季 华夏职校学生走进高校与学长学姐“话未来”
青岛早报 2025年04月09日 王彤

青岛早报2025年04月09日版面

来到大学校园,华夏学子心情激动。

如果未来变成清晰可见的模样,前行将更有力量。万物生长的春日,青岛华夏职业学校的研学团来到济南,跟着学长参观大学校园,听学姐讲述整班一起升本科,再当大学同学的趣事,以及凭借认定技能拔尖人才轻松考学的励志故事,同学们眼中的光芒愈加闪亮。在“新与老”的对话中和未来成为具象的鼓励中,“我要考本科!”的信念在华夏职校学子的心中野蛮生长。

相见令人激动

“上了大学后图书馆就几乎成为我的根据地了,各种考试前我都会来这里‘闭关’。”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校园里,赵瑞琪与学弟学妹们边走边聊,介绍起自己的大学生活。赵瑞琪是青岛华夏职业学校2020级金融事务专业的学生,在2023年的春季高考中考取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他坦言在大学校园里见到自己的高中老师和学弟学妹们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从得知大家要来的那一天起,心里就隐隐有一种激动。“昨晚我都没怎么睡好,今天看到大家更是又亲切又兴奋,我在努力记住学弟学妹们的脸,说不定今年9月就能再见到他们。”

赵瑞琪把同学们领到图书馆的门前,讲起大学“考试周”的疯狂,“每到考试周图书馆都抢不到自习位置,要想有座位得起个大早。”赵瑞琪和大家分享道,“大学上课跟高中完全不一样,老师不会反复讲解知识,你们要记住咱老师们常说的,主动学习,举一反三,保持比较好的学习成绩。其实你们会发现,好多内容咱们高中就学过,这时候会有些小小的‘得意’。”赵瑞琪笑道,高中时期的职业教育为他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所以学习现在的专业感觉并不费力。

梦想变为具象

烂漫盛开的樱花树下,赵瑞琪和同为2023级的华夏职校毕业生全德才、李才鹏与学弟学妹们围坐在一起,畅聊“过去和未来”。“来了大学后特别想念咱学校食堂的饭菜,尤其是炸酱面,也很想念老师们的唠叨,毕竟大学老师不会跟在你后面督促着你要好好学习。”全德才怀念道,听到学弟学妹们迫不及待地问起春考经验,全德才坦言自己并不是成绩特别好的那一类学生,也比较“皮”,但是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步来,顺其自然地就考出了好成绩,同时对技能学习的热情与日俱增。“我也有些惊讶,好像自己潜能被激发了一样。首先你们肯定能感受到,老师们一直在树立咱们的信心,然后我发现华夏的老师们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喜欢拆解目标,把要掌握的东西掰成一块块布置下来,学起来就一点也不费劲了,而越是能学会越是想要学,所以我感觉只要不偷懒,跟紧老师的节奏,考学不是太难。”全德才叮嘱学弟学妹们不要懈怠,踏实走好每一步,同时牢牢掌握专业知识,有助于高中和大学课程的衔接和理解。

“传奇”诉说美好

与三位学长一起和研学团“胜利会晤”的,还有来自山东政法学院的两位学姐,得知她们的身份后,研学学生们纷纷感叹,原来是你们!“整班一起升本科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传奇一样的存在!学姐你们太棒了!”原来,出现在学生们面前的曾晓玲和张彤都来自青岛华夏职业学校2019级金融事务专业,在2022年的春季高考中,这个班级32人集体“上岸”,均被山东政法学院录取,成为华夏职校的“传奇”。而曾晓玲更是以630分的好成绩取得全省金融类专业的第一名。“我读初中时英语不是很好,进入高中后,也一度抵触学习英语,觉得自己肯定学不好了。当时我们的班主任于萍老师恰好教英语,在她的‘耳提面命’下,我的英语成绩逐渐追了上来。”曾晓玲与学弟学妹们分享道,班主任老师关注到了她严重偏科的现象,就通过课下抽查、课上提问等方式,帮助她建立信心,补上英语这块短板。曾晓玲回忆,自己能一直保持好成绩,也得益于整个班集体的学习状态,“大家都比较拼。平时有所懈怠的时候,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埋头苦读,瞬间激发起自己的斗志。”曾晓玲说。

回报不负努力

“我高中时在班里担任班长,上大学后,同班同学没变,我也还是班长。”张彤笑道。上了大学后,班里的同学更亲了,有什么事都会互相帮助,参加集体比赛凝聚力比其他班级都强。“大学班级里还有几个同学是不同学校的,他们经常听我们讲高中时候的趣事,很羡慕我们的感情,觉得我们学校氛围超好。”张彤告诉记者。

除了现场的学长学姐们,还有一位就读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华夏毕业生通过视频连线与学弟学妹们“相见”。“学弟学妹们好,我是2023级毕业生宋佳,听到大家来到济南的消息,我特别激动,本来是能和亲爱的老师们以及你们见面的,不巧的是寒假里我就来到了北京追求自己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我还是拜托老师通过这种方式跟你们打招呼,职教高考马上就要到了,希望你们都能超常发挥,为青春涂抹绚丽的色彩!”2023年,宋佳以电子商务国赛二等奖的优异成绩被认定为青岛市春季高考技能拔尖人才,获得技能测试免试资格,考入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她的经历为学生们展示了另一条追梦路途。

本次济南之行,华夏职业学校的学生们看到了梦想具象化的模样。“新老对话”,学长学姐的经历为他们展示了青春的无限可能,也展示了职业教育的无限可能。触碰未来,梦想的声音更加清晰,期待学子们奋力到达心中的远方。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彤 摄影报道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观海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