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挽留海鸥行动中。

海鸥在湿地上空飞翔。

徐立强(左)向学生和家长普及保护湿地的知识。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拍摄/剪辑 记者 康晓欢 肖梦婕
2月8日,受冷空气影响,在青岛市城阳区国家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白沙河、墨水河入海口湿地,出现长达数公里的冰河。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组织上百名中小学生和志愿者冒着寒风,在这里开展保护湿地、挽留海鸥公益活动。记者了解到,随着近年来湿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这里已经成为西伯利亚海鸥来青的“第二食堂”。
全家出动“挽留海鸥”
2月8日上午9时许,气温降到了-10℃。白沙河、墨水河入海口的湿地上已经结上了厚厚的冰。在城阳区和源路与火炬路交叉口处的观鸟台上,上百名来自夏庄街道三台小学、青岛中学的学生和家长等爱鸟护鸟志愿者冒着严寒聚集在这里,在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组织下,开展保护湿地、挽留海鸥公益活动。
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徐立强介绍,挽留海鸥行动在青岛已经举办了30多年。城阳区国家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白沙河、墨水河入海口湿地,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得到保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主要聚集在青岛湾的海鸥,开始陆续飞抵湿地栖息觅食。
观鸟台上,参与挽留海鸥活动的中小学生和家长不顾寒冷,认真聆听志愿者讲解保护湿地和爱护海鸥的知识,有的家长还通过现场设置的望远镜,和孩子一起观察海鸥觅食的情景。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市民奔着海鸥来到这里,还有市民带着专业相机,到这里和海鸥拍照留念。不少中小学生带着爆米花、馒头、原味面包等食物投喂海鸥,上演了一幕幕人鸥同框的美景。
面对投喂 海鸥“给面子”
“以前这里的候鸟就特别多,最近两年海鸥也多了起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来湿地觅食的海鸥更多了。”城阳市民李女士说,今年春节前后,海鸥的数量尤其多。其实以前海鸥也有,但是数量不多,而且基本停留在滩涂上觅食,不敢飞到岸边上来。现在市民和海鸥互动,成为一道人鸥共舞的亮丽风景,城阳市民不用去栈桥,来湿地就可以看海鸥了。
白沙河、墨水河入海口湿地,位于城阳区和源路与火炬路交界处。以前,有许多市民来这里观鸟,现在这里又成了与鸥共舞的新地标。城阳市民吕先生介绍,年前就听说这里有不少海鸥,今天得知有保护湿地、挽留海鸥的公益活动,就特地带着一些小面包,让孩子来体验一下喂海鸥,“相比去栈桥看海鸥,这里离家更近一些。”记者注意到,相比偏爱“油条”的栈桥海鸥,白沙河、墨水河入海口湿地的海鸥不怎么挑食,市民喂面包、馒头以及各种小零食,海鸥们都很“给面子”,在堤坝处等着被投喂。
“生态环境的提升,为挽留海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保证。”徐立强说。这几年,青岛对于海湾湿地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实施了退养还海等措施,水质环境越来越好,为海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同时,通过更多志愿者的参与,广泛传播爱鸟护鸟的知识,也让越来越多的鸟类在胶州湾、在青岛的滨海湿地安家落户。
环境提升 海鸥来了“不想走”
“栈桥的海鸥比较集中,那是海鸥的主要栖息地之一。然而,到了海鸥该吃饭的时候,许多海鸥就会飞到湿地饱餐一顿。”徐立强介绍,胶州湾本来就是海鸥的聚集地之一,这个区域正好处于白沙河和墨水河的入海口,滩涂面积大,生物多样性丰富,各种食物比较多。从去年开始,每天大约有上万只海鸥来这里觅食。
“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丰富的鱼虾蟹贝、水草等资源,吸引海鸥和其他候鸟栖息觅食。”徐立强介绍,目前,墨水河、白沙河下游的大片湿地生态得到保护和改善,这里已经成为海鸥的“第二食堂”。来湿地觅食的海鸥一般都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这个时间段正好气温上升,滩涂上的鱼虾等“美食”更容易被海鸥找到。此外,湿地还吸引了红嘴鸥、黑嘴鸥、反嘴鹬、翘鼻麻鸭等鸟类前来栖息觅食。
近年来,海鸥能在白沙河、墨水河入海口湿地集中,一方面是因为市民投喂的食物增多,另一方面是湿地环境的改善、水质的提升。徐立强说,“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海鸥来此越冬。”
延伸 >>
岛城成为赏鸥胜地
1994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发起“挽留海鸥行动”,海鸥数量从30多年前的百余只增长到现在的10万余只,往日“过客”变“常客”,成为青岛冬日里一道亮丽风景。据统计,赴青赏鸥的游客日均达到2万人次左右,周末超过3万人次,成为全国赏鸥胜地。
近年来,城阳区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海鸥数量逐年增长,成为海鸥的“第二食堂”。专家介绍,在胶州湾海鸥繁殖地区,各种海鸥的数量加起来有近万只,包括红嘴鸥、黑嘴鸥等。此外,被称为“神话之鸟”的中华凤头燕鸥,每年约有120只在胶州湾聚集,占全球记录的70%以上,吸引了很多观鸟爱好者前来。目前,青岛已经观察到的野生鸟类数量超过400种,每年都有新记录的鸟类出现。
记者了解到,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期间,来青岛越冬的海鸥主要在栈桥、五四广场、小麦岛、石老人、唐岛湾等地聚集。近年来,城阳区国家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白沙河、墨水河入海口的湿地,则成了海鸥觅食的“第二食堂”。湿地不仅是海鸥的栖息地,还吸引青头潜鸭、大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来此越冬。
链接 >>
万人参与保护湿地
保护湿地对于海鸥的栖息和生存至关重要。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徐立强介绍,2016年城阳区创建了第一所中国湿地学校,到目前共创建了夏庄街道三台小学等21所湿地学校,位列全国区县首位。城阳区不仅联合53所学校创建了生态教育联盟,还以“城阳区林长制”为总抓手,创建了志愿林长模式,参与的青少年和市民已超过万人。依托法定节点,例如:“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城阳区以域内的生态系统为课堂,开展对于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为主体的科普教育,带领他们走进湿地,身处自然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了解和认识湿地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日积月累中进一步提升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共建人文生态幸福家园。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通讯员 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