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文强分享阅读经验。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拍摄/记者 周洁
剪辑/记者 刘宇航
作为“阅读让青春更美好”2024青岛市大学生读书节的重要板块之一,“作家领读”进校园活动近日走进青岛科技大学,作家盛文强从自身创作经验出发,与在校师生一起畅谈阅读、写作以及田野考察的细节与关窍。
保持理性区别大众阅读
与获取知识相比,在网络时代,阅读更应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通向每个人的内心。从纸本阅读出发,盛文强分享了作为阅读者首先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选书?他鼓励在校大学生培养阅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构建个体的“阅读风景”。
每年,出版市场上的新书种类繁多、内容庞杂,对大部分人而言,在声势浩大的各种宣传中保持理性思考,去发现、选择那些真正有趣的作家与真正喜欢的作品,尽管不容易,但却是一件值得努力的事情。从写作者的阅读经验出发,盛文强为大学生推荐了《庵上坊》《凯尔特的薄暮》《游荡的影子》,他说,这三本书“分别侧重于主题开掘、故事讲述与语言训练”,对自己有重要影响。在盛文强看来,每个人的阅读都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对自己而言,为写作而做准备的阅读,“要和大众阅读区分开”。他喜欢法国文学,在他看来,以普鲁斯特为代表的法国作家在创作中对文本细节的重视与处理,对自己的早期写作产生重要影响。
兴趣导向完成连续性写作
从书本阅读、纸面书写到指向荒野的真实触感。藉由12个关键词,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盛文强对有志向深耕写作的大学生,给予了具体又细致的指导。他建议大学生以兴趣为导向,从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及身边熟悉的人与事中寻找能够激发创作热情的主题,投入精力,完成连续性写作。
在盛文强看来,风格训练是写作者在成长实践中首先需要面对的重要内容。他说,“风格的训练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而阅读与自己趣味相近的作家的作品,有助于初学者个人风格的养成。完成经验与知识的储备之后,如何进行呈现,是写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面临的又一个关键问题。对此,盛文强建议大家,“借鉴绘画精神,努力将细节描摹到极致”。
谈及创作文体,盛文强将自己的写作称为“跨文体写作”,既涉及散文式的描摹,也涵括小说中的故事构造。“当人们在阅读一部小说时,能被它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也完全可以停下来感受它的气温与光泽。”在盛文强看来,文学作品的文体应该具有活跃性与包容性,“文体的衔接,不必过于考虑界限”,如果写作者安排妥善,不同文体之间可以做到无缝衔接。“有时候不做开头与结尾的过渡与铺垫,反而显得非常自然”。
作品出版距离并不遥远
为了完成文本写作的特定需要,有时候,写作者需要深入实地开展田野调查,经由在地长期居住或与人群互动,以获得实际经验与真切体验。现场,盛文强与大学生读者分享了自己进入村落寻访鲸鱼故事的经历,谈及一位八十多岁的渔夫有关“鲸鱼开会”的谈话对自己创作的启发与影响。
“有时,我们会在田野调查中采集到特别有意义的信息,经过文学手段的加工后,会呈现出非常好的文本故事。”盛文强表示,写作者的田野考察是一个内容提纯的过程,不限于内容采访与具体考证,但具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候在渔船里住一个月,获得的有价值的内容不过两三个。”
无论是书本经验,还是生活经验,一定程度上,作家都在依赖经验进行创作。关于如何把有限的经验转化到写作中,盛文强启发大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感与虚构的外壳中寻找一个连接,也可以抽离日常经验通过赋予神话色彩等方式实现一种超越。
写作是伴随一生的事情。“无论发表,还是出版,都不是终极目的,都是写作的阶段性总结。”谈及二十多年的写作经历,盛文强说,虽然经历了很多复杂的事情,但他认为,作品出版对大学生而言距离并不遥远,鼓励有志向创作的大学生及早出发,争取在学生时代就跨越写作过程中很多必然要经历的弯路。“阅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愿所有人合上书本依然感觉到,住在那片光里”,盛文强如是表示。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通讯员 杨倩 良友书坊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