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凯旋 欢迎回家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今晨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青岛早报 2024年11月04日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中)、李聪(右)、李广苏。

  北京时间今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回家”。

  11月3日16时12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分离前,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地面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留轨物资清理转运等撤离前各项工作,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了工作交接。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绕地球飞行约5圈,7.5小时后进行轨返分离。此次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依然采用从神舟十三号延续下来的快速返回方式,载人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绕地球自主运行,之后进行轨返分离,紧接着是制动离轨、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开伞着陆等四个阶段,从制动离轨到着陆大约需要50分钟。

  幕后

  东风着陆场第7次迎接航天员

  这是东风着陆场搜救力量执行的第7次航天员搜救任务,也是第11次航天器搜索回收任务。

  过去几年,经过多次航天器搜索回收任务的历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搜救团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冬夜、雪夜等极端条件下的搜救经验。“为顺利迎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回家,我们针对寒冷条件下可能导致机械设备低温设备启动困难、电子设备工作异常、电池续航能力降低、搜救队员操作失误等情况进行了大量训练演练,做到了人员可靠、技术先进、预案完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龙坤明介绍。

  延伸

  神十八乘组“上天”干了些啥

  从今年4月26日进驻中国空间站到今晨“回家”,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太空出差半年时间,他们“上天”干了些啥?有哪些高光时刻?

  在太空,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即“太空养鱼”。航天员发现,斑马鱼在微重力下表现出腹背颠倒游泳、旋转运动、转圈等定向行为异常现象。后续科学家将利用返回的回收水样、鱼卵等样品,结合斑马鱼空间运动行为视频等,开展空间环境对脊椎动物生长发育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同时为空间密闭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提供支撑。

  5月28日,经过约8.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首次出舱活动。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航天员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阶段的第15次出舱活动,此次出舱活动时间也是中国航天员出舱时间最长的一次。

  7月3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对问天实验舱和天和核心舱的舱外关键设备进行防护安装,提升空间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

  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按计划完成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试验任务,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等领域实验和试验项目扎实稳步推进。

  在空间材料科学实验研究方面,航天员利用梦天舱内的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持续开展实验,对于改善材料性能以及促进地面相关材料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了材料舱外暴露实验,完成固液复合润滑摩擦学实验箱的出舱安装,相关实验将期望在科学上揭示润滑材料在真实空间环境中的润滑演变过程和损伤机制等。在航天医学方面,航天员利用脑电帽等设备完成脑力负荷任务及模拟航天驾驶任务,基于实验数据,科研人员将进一步研究长期在轨飞行对脑力负荷的影响规律。在航天员心理研究方面,天地协同开展相关工作,航天员在轨完成心境状态问卷、情绪图片测验等项目,地面科研人员进行评估,以探究中长期飞行对航天员情绪状态影响。在站内环境监测方面,航天员开展了个人噪声暴露剂量测量,还完成了声环境监测、空气洁净度测试、风速及温度测量等多项工作。

  据新华社、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