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去时,他留下“生命的礼物”

西海岸新区41岁退伍军人陈君突发疾病导致脑死亡 家人含泪捐献器官助6人重获新生
青岛早报 2024年04月09日 徐小钦

陈君父母正在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徐小钦 摄

医护人员向陈君鞠躬默哀。院方供图

扫码观看 相关视频

  “他当过兵,生前乐于助人,现在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4月8日,41岁的陈君突发脑血管意外导致脑死亡,家人忍痛将其肺脏、肝脏、双肾及眼角膜捐献出来。受惠于陈君及其家属的大爱捐献,6名患者分别在当地的医院接受了器官移植手术。这位80后退伍军人的生命,将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

  突发疾病导致脑死亡

  4月8日早上,在青大附院崂山院区的手术室里,医务人员向陈君鞠躬默哀,随后进行器官捐献。手术室外,一声声压抑已久的哭声打破沉寂,陈君的亲属们互相安慰着,时不时痛哭失声。

  41岁的陈君出生在西海岸新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是一名退伍老兵。两年的当兵经历,让他离开部队回到青岛后,靠着吃苦耐劳的勤奋劲,在自己的行业里干出了出色的业绩。

  陈君的母亲告诉记者,陈君是家里的顶梁柱,两个女儿都还小,老大上六年级,老二上四年级,家里虽不富裕,但日子过得温馨。然而在4月4日晚上8点,这一切都改变了。陈君的母亲说,当天陈君的表现并无异常,当晚一家人一起吃了晚饭,陈君还跟女儿约定趁着清明节假期给她配一副新眼镜。但当陈君母亲遛弯回家后,看到儿子弯曲着身子,鞋上、地上全都是呕吐物。“我跑过去发现他手撑在床边,看起来很痛苦。我当时腿就软了,赶紧叫他爸爸拨打了120,把他送到医院抢救。”

  到医院后,陈君被诊断为脑出血,情况危急。虽经医生全力抢救,可他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还一度恶化。陈君被转入青大附院崂山院区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抢救,却一直没有醒过来,最终被专家判定为脑死亡。

  “青大附院的器官捐献协调员联系到了我们,询问我们是否愿意捐献器官。我们当时在重症监护室门口等待的时候,看到了墙上的宣传海报,是‘小九月’。那个小姑娘那么小就能延续大爱,我们家陈君那么善良,如果他离开,他一定也想帮助更多的人。”陈君的父母和亲属经过慎重考虑,同意捐献器官,以此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及时救治,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寄托对他的思念之情。“我和儿子都当过兵,血液里流淌着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捐献器官是儿子对社会的最后一点贡献,也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陈君父亲说。

  父母含泪作出捐献决定

  青岛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和青大附院器官捐献协调员与陈君的亲属进行了交流,详细讲解了人体器官捐献的相关规定,并协助他们填写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陈君的父母再次走进重症监护室,看着处于昏迷状态的儿子,他们流下了悲痛的眼泪,不愿意相信年仅41岁的儿子会这样离开他们。躺在病床上的陈君身上插满了各种医疗监护的导管,医生给他做检查,不管怎么刺激,他始终没有反应。“在医院的这些日子,我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陈君的器官能帮助有需要的人,让他的生命换一种方式延续,我们也感到欣慰。”陈君的父亲含泪说道,“我相信他知道自己死后还能帮助别人,也一定会非常高兴。”

  作为退伍军人,乐于助人是陈君留给周围人最深的印象,对生活困难的战友伸出援手,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时挺身而出……每每提起他,同事和亲友都竖起大拇指。“他经常从家里拿吃的去喂流浪小动物,他一直这么善良……”陈君妈妈说到这里,话语中难掩悲痛之情。

  在陈君母亲的眼里,“听话、懂事、能干、乐于助人”是儿子的人生标签,他不善言辞,总是默默地付出。几年前,陈君母亲做了膝关节置换手术,住院期间一直是陈君在打理一切。“当时陈君的爸爸、小姨都想过来替替他,让他休息休息,但他没同意,一直照顾我,直到我出院。”回想起儿子的点点滴滴,陈君母亲忍不住痛哭起来。陈君在生活中是一个有孝心的好儿子,也是一个懂得陪伴的好爸爸,他总是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伴女儿成长。

  生前,41岁的陈君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妻子、孩子和父母的依靠;身后,他留下“生命的礼物”,给陌生的病患带去新生的希望。

  他的器官帮助了6名患者

  4月8日,按照国家人体器官捐献的规范和流程,医护人员启动了器官捐献工作程序,集体向陈君默哀致敬。在青岛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和青大附院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共同见证下,陈君在青大附院完成了器官捐献。

  陈君捐献的肺脏、肝脏、肾脏及眼角膜,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给了正在饱受器官衰竭终末期病痛折磨的患者。青大附院器官捐献协调员胡学宝告诉记者,陈君捐出的肝脏、双肾被分配给青大附院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眼角膜被分配给青岛眼科医院的角膜库,肺脏被分配至外省,6名器官移植受捐者通过陈君及其家属的大爱精神获得新生。“器官捐献是双盲机制,器官被送往哪里、挽救什么人的生命,我们不得而知。看着运输器官的专用箱,我们仿佛看到了受捐者躺在手术台上等待捐赠器官的场景,那是生命的接力地,也是生命新的起点。”胡学宝说。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已累计登记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者6万余人,捐献遗体1307例,捐献器官1316例,捐献角膜2287例,共帮助4500余名角膜致盲者重见光明、近5000名器官衰竭者重获新生。全市涌现出以“九月天使”为代表的一大批感人事迹,为器官捐献及移植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徐小钦

  ●新闻延伸

  捐献者和受捐者

  都有“第二次生命”

  “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生命的广度、温度和厚度却能因选择捐献而延展。捐献成功的那一刻,对捐献者和受捐者而言,都是‘第二次生命’的开始。”青大附院移植中心蔡金贞介绍,器官捐献是人在死亡以后把自己有活力的器官捐献给终末期脏器衰竭的患者,以挽救他人生命的高尚行为。希望有更多的人知晓并支持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让更多的人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让生命在阳光下延续。

  据介绍,截至目前,青大附院已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1299例,其中包括肝脏移植1336例、肾脏移植2187例、心脏移植53例、肺脏移植34例、胰肾联合40例、胰腺移植1例。青大附院常规开展微创及复杂肝移植手术,包括腹腔镜辅助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亲体肝移植、再次及三次肝移植、Ⅳ型门静脉血栓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等复杂高难度手术,填补了国内和省内多项肝移植手术技术空白,进一步推动医疗品牌体系建设,器官移植数量连续10年位居山东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