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曼曼练习木偶表演技艺。陈光金 摄
今年春节期间,莱西木偶艺术团在大鲍岛街区巡游。董志刚 摄
1978年,在莱西岱墅出土了身高1.93米的西汉时期大木偶,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个头最大、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木偶实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天下第一偶”的出土震惊了世人,也让莱西有了“木偶艺术之乡”的称号,莱西木偶戏被列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今,以展曼曼为代表的第六代莱西木偶戏传承人成长起来,频频亮相国际舞台。近日,青岛早报记者采访了展曼曼,听她讲述如何用热爱与传承去雕琢,用灵感与创新去创作,让莱西木偶戏焕发新生的故事。
人物名片
展曼曼
年龄:36岁
身份:莱西木偶艺术团团长
让传统木偶戏艺术走近大众、走出国门,让这项非遗技艺在创新中得以传承,这是我们的初心。希望我们的木偶戏越来越好,走上产业化道路。”
你有故事,请联系我们
早报热线:82888000
莱西木偶戏走出国门
3月11日,莱西木偶戏传承人展曼曼结束了美国之行,回到青岛。此次美国之行,是齐鲁文化“出海”系列活动之一,她带去了青岛的木偶戏,也对北美木偶剧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莱西木偶艺术团团长,展曼曼近年来带领团员走出国门,先后在10多个国家演出,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让传统木偶戏走近大众,让这项非遗技艺在创新中得以传承,这是我们的初心。”展曼曼说,根据时代特点和大众需求,剧团在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的带领下改革木偶制作工艺、创新演出剧目,在剧目中融入童话、动漫、神话等元素,让木偶戏表演形式更加贴近当代生活,得到年轻人的喜爱。
2012年,24岁的展曼曼在中国农业大学作物生理学专业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后,本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并爱上了木偶戏,从此一发不可收,开启了她的演艺之路。“当时觉得这么古老优秀的艺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呢?”展曼曼对木偶戏从好奇到了解,再到越来越喜欢,现在已把它视为自己要终生从事的事业。作为莱西木偶戏第六代传承人的代表,展曼曼表示,作为一项传统艺术,木偶戏只有秉持传承保护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今年春节期间,莱西木偶戏频频以快闪和巡游的形式在青岛老城区里出现,舞动精彩,互动有趣,掀起了一股“偶”遇的热潮。近年来,莱西木偶戏的足迹不但遍及全国,还出访过西班牙、瑞典、新西兰、美国、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用精彩的表演征服了外国观众。“莱西木偶剧团最早创建于清代。作为一项非遗文化,木偶戏能促进中西方交流。因为种族不同、思维不同、语言不同,想让外国人听懂中国故事很难,但用木偶戏来表达,就容易多了。”作为第六代传承人,展曼曼到过多个国家表演,“外国观众能理解木偶眨眼、微笑、甩水袖这些动作的含义,通过木偶戏表演,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展曼曼说,如今,莱西木偶戏已经成为青岛以及山东的一个文化符号,2017年,莱西木偶戏和西西里木偶戏在青岛联袂演出,古老的非遗艺术带着人情味和烟火气,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能表演能制作身兼数职
展曼曼的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她只是想从事木偶制作方面的工作,“当时剧团人比较多,仅演员就有七八个人,负责木偶制作的有四五个人。我刚接触木偶制作时经验不足,不仅服装做得粗糙,就连给木偶刮腻子、打磨这些工序,也没法做平整。我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从网上找资料,学习别人的制作方法,一点一点提高。”慢慢地,展曼曼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终于掌握了木偶制作的技巧,但随着剧团效益渐差,很多人陆续离开了。由于人手不足,展曼曼开始一边制作木偶,一边学习木偶戏表演。展曼曼说,从木偶制作到表演,她的成功离不开师父姜玉涛的指导。
“和木偶制作相比,表演是个体力活。表演时需要一直举着三五斤重的木偶,一开始胳膊根本受不了。但当时剧团人手不够,留下的人必须顶上,时间长了,也就慢慢练出来了。”展曼曼说,开始学习表演后,她每天都坚持练功。“今天坚持举3分钟,明天坚持举5分钟,就这么一点一点往上加。”展曼曼告诉记者,莱西木偶戏表演讲究的是“人偶合一”,这需要打好基本功,常年练习举功、捻功和步功。展曼曼每天练习三四个钟头,练得累了就去制作木偶,“权当坐下歇歇了。”每个木偶剧的剧本写好后,需要根据角色制作木偶,做好木偶后再配音、排练、演出……如今团员们个个能演能做,身兼数职。
“从剧团最困难时只剩下两名员工,到如今走遍全国、走向海外,离不开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的坚持。”展曼曼说,当初剧团最困难时,是姜玉涛的一句“就算木偶艺术团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也要把这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给了大家极大的鼓励和信心。这两年,随着文化“出海”越来越热,形式新颖有趣、内容丰富多彩的莱西木偶戏尤为吸睛,以展曼曼为代表的新一代木偶戏传承人逐渐走上国际舞台。谈到自己出国表演的经历,有一件事令展曼曼印象深刻:“有一次在新西兰演出,表演完正准备离开时,一位老师找到我们,说有名学生因为没来得及和我们的木偶进行互动,十分沮丧,能不能让孩子和木偶互动一下。当我们重新打开箱子,拿出‘孙悟空’的时候,这名学生非常开心地对我们说:‘我太喜欢中国的木偶艺术了,将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中文,这样就有机会和中国人对话了!’”这次经历让展曼曼深有感触,也更加坚定了她传承好木偶戏的决心。
新一代传承人登上舞台
远渡重洋到异国他乡表演并非易事,展曼曼告诉记者,团员们最怵坐飞机,比如去新西兰,加上转机,旅程需要20多个小时,抵达目的地时腿都有些浮肿了,倒时差更成为大家普遍面临的难题。但干一行爱一行,出国演出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就算再苦再累,展曼曼和团员们也会坚持做到最好。因为文化传统不同,在国外演出时经常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有一次,展曼曼和团员出国演出,到了举办地才发现没有专门的舞台,而受现场条件限制,也无法搭台。木偶戏表演一般是木偶在前台,操纵木偶的演员隐身幕后,一旦无法搭台,表演的神韵就会大打折扣。类似情形,展曼曼和团员们经常遇到。而如何实现“海外破圈”,也是他们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木偶戏未来的发展,展曼曼充满信心。近年来,为更广泛地传播传统文化,在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的带领下,莱西木偶艺术团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非遗交流会,向优秀剧团学习,取长补短;开展木偶戏演出活动,举办木偶戏艺术节;开展系列“送戏下乡”“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开办木偶戏艺术特色课程等,为木偶戏的传承及创新发展培养新人。以展曼曼为代表的新生代木偶戏非遗传承人,加入剧团后用热爱与传承去雕琢,用灵感与创新去创作,不仅让莱西木偶戏焕发新生,还让表演效果更加精彩新颖。
对话
让木偶戏走上 产业化道路
记者:传统木偶戏有了哪些创新?
展曼曼:只有多元文化融合,时尚与传统互鉴,才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目前,莱西木偶戏已将京剧、话剧、动漫等表现形式融为一体,励志的题材、灵动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各年龄段观众的欢迎。
记者:从事木偶戏工作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展曼曼:刚开始接触木偶戏表演时,有一次去幼儿园演出,孩子们看到我们特别兴奋。当时演出的节目是《西游记》,看着小朋友在台下热烈互动,感觉我们通过演出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记者:未来木偶戏将如何发展?
展曼曼:我觉得一定会越来越好,现在国家大力支持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的发展,从这几年我的亲身体验来看,剧团走出去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有了产业化发展。依靠非遗,我们也可以富起来、强起来。下一步,我们也将开发一些文创产品,让莱西木偶戏走上产业化道路。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