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3月25日讯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12所驻青高校共新增30个专业,涉及人工智能、新能源、数字经济、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涵盖21个特设专业、3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1个特设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山东大学
首设工程软件专业
山东大学获批工程软件、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程软件专业为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山东大学成为全国首个设置工程软件专业的高校。
工程软件专业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以突破工程软件领域“卡脖子”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导向,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强化工程技术与软件技术交叉融合,旨在培养一批支撑国家新时代高质量工程技术发展、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工程软件领域复合交叉型新工科人才,全面提升工程建设领域关键软件的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中国海洋大学
新增两个本科专业
中国海洋大学新增的两个本科专业为声学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声学专业依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海洋技术学院设立,充分发挥学校海洋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学科特色优势,在声学人才供需比失衡背景下,为电声技术、水声技术、音频工程、声学测量、噪声控制等相关领域培养声学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立,是青岛市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充分发挥学校海洋材料和海洋能源特色,交叉融合材料科学、材料化工、能源科学和海洋材料等多专业领域,旨在培养海洋能源材料和器件的设计、生产、管理及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领域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山东科技大学
开设新能源专业
山东科技大学储能技术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和经济管理学院供应链管理专业获批备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围绕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方针,助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更好地服务山东省和青岛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而设立,是涉及化学、材料、机电、电子、安全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物理、工程热力学、机械设计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掌握新能源发电与利用、多能变换与并网技术、新能源系统管理等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
青岛大学
培养行业急需人才
青岛大学申报的供应链管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均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设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为基于“行业急需人才”而特设的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学科与工程联系紧密的特点。青岛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依托纺织服装学院设置,主要面向现代非织造行业发展需求,以学科交叉、产教融合为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工程、科学及人文素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青岛科技大学
增加两个新文科专业
青岛科技大学申报的金融科技、艺术与科技两个新文科本科专业获批,今年夏季首次招生。截至目前,青岛科技大学本科专业增至80个。
本次获批的两个新文科本科专业,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增强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学校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青岛科技大学此次获批的金融科技专业是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特设专业,该专业迎合时代与经济发展需求,旨在培养熟练掌握金融和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青岛理工大学
新增5个本科专业
青岛理工大学此次有商务英语、机械电子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5个本科专业获批。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涉及机械、能源、交通等领域,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四新工科专业。在“车能路云”协同发展新时代背景下,该专业契合学校服务地方“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建设迫切需求,能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 新闻延伸 /
新增专业强化学校特色
除以上高校有新增专业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还新增人工智能专业。此外,民办高校也新增了14个本科专业,其中,青岛滨海学院新增数字经济、汉语言文学、智能医学工程、音乐教育、美术学5个专业。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新增数字人文、智能装备与系统、工程管理、会计学4个专业。青岛黄海学院新增汉语言文学、虚拟现实技术两个专业。青岛城市学院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青岛工学院新增社会工作、智能制造工程两个专业。
此次新增的本科专业强化了各驻青高校的专业特色,同时,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人工智能、文化旅游等专业与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与青岛需求“同频共振”。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钟尚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