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毕业生成“香饽饽”

我市17所技工院校注重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可能
青岛早报 2024年03月13日 杨健

丁志菊老师将课堂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青岛市技师学院抓好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3月6日至3月10日,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中国集训队在青岛市技师学院开展了为期5天的集训。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作为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的中国集训基地,青岛市技师学院近年来培养出不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突出职业技术(技工)教育类型特色,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布局谋篇下,技工教育正迎来又一个春天。

  为什么?

  多元成长赛道中寻找最合适选择

  “距离中考还有不到100天,孩子的成绩肯定不够上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考虑到今后就业,现在我想多了解一些青岛的技工院校情况。”近日,早报教育周刊接到了不少读者的咨询,在很多家长眼里,技工院校并不是大多数学生的第一选择,但却越来越受到关注,“反正读完大学也要就业,不如提前找个能解决就业的学校。”

  张晓晴是青岛长江卓越技工学校2022级电子商务班的一名学生,她说因为初中时就喜欢剪辑与拍摄,所以中考后报考了青岛长江卓越技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来到班级后的她,因为责任心强担任了班长职位。现在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她的爱好和技能有了很大的突破,“剪辑与拍摄技术现在可以独立设计完成一部MV的制作,PS技术可以完成一家淘宝店铺的首页和商品详情页设计,我们还学习了直播营销这项技能,我和同学们可以完整地完成一场直播的策划。”不久前的假期,她跟随由校长、老师等组成的学校运营团队,到各地去寻找拍摄主题、撰写拍摄脚本、拍摄剪辑、运营账号……她告诉记者,“虽然我的文化课成绩没有其他高中同学优异,但我也在这里学习到了很多可以在社会上立足的技能,得到从未有过的锻炼。”

  闫晓宁就读于青岛中工技工学校,她通过竞选成为班级的体育委员、校学生会军体部部长,她说:“我虽然中考失利,但在中工技工学校能朝着我的梦想更进一步。”据了解,“国防升学班”是青岛中工技工学校的特色班之一,面向有志于参军入伍的学生设立,实行基础文化学习+专业技能+军事训练的教学模式,让更多有军事梦想的学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每年6月中考过后,广大考生都面临着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两个赛道的选择。近年来,职业教育正以新的形象进入大众视野,其中,技工院校以其居高不下的招生、就业率获得更多关注。截至去年10月底,青岛市共有技工院校17所,其中技师学院4所,高级技工学校2所,技工学校11所。现有在校生4.3万人,开设机电一体化、烹饪面点等专业93个,年度毕业生超过1万人。

  学什么?

  学技能强技能 为素质提升下功夫

  学生在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后,会接受怎样的教育?这是家长们首要关心的问题。开学两周以来,记者在青岛市技师学院探访发现,学院开展的以“成技能人才,以技能报国”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丰富精彩,“含金量”满满。智能制造学院里,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冠军获得者袁强老师,用亲身经历向同学们讲述了追梦的过程;智能电气技术学院和轨道交通学院分别邀请了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银牌获得者梁凯强老师、全国技术能手刘馨遥老师以及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银奖获得者王浩杰同学,讲授“开学第一课”。获奖师生的生动案例、真实故事,点燃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决心。

  在青岛市技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学生讲授了传统工匠文化之“匠技、匠德、匠心”,讲解过程中引入庖丁解牛、运斤成风、削木成鐻等典故,让学生体会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园林技术学院教师带领学生探寻园林艺术的历史渊源,深入挖掘园林文化的内涵,理解园林艺术与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交融与碰撞,充分激发学习潜能。康养与护理学院组织学生观看“世界技能大赛获奖人物传记”,组织学生撰写新学期计划,还有商学院、体育技术学院、数字网络技术学院……学生们在扎实的课堂中感悟学技能、强技能的重要意义,坚守技能成才梦想。

  怎么教?

  理论与实训结合 融入未来就业

  去年11月,山东省首个市级技工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青岛成立,全市194名技工教育专家入选青岛市技工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批委员。加快推进技工教育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着力实现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努力为新时代技工教育发展提供更多“青岛经验”和“青岛模式”。

  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是青岛市依托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技师学院。自2000年工作开始,丁志菊已在职业教育领域工作24年。汽修的理论课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但是在学生们的眼中,丁志菊老师的课堂总是新颖、有趣的。她在实训室中与学生一起拆装发动机、变速器等,了解汽车结构,在实训台上进行故障分析讲解原理,同时带领同学们到汽修厂、4S店与企业师傅一起解决汽车故障问题,总结规律。

  丁志菊介绍,“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和发展,课程考核不断优化,促进职业人才转型升‘技’,以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丁志菊积极带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2020年至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青岛市新能源汽车技能大赛获得市二等奖。“随着国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培养的早已不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而是专业性更强的技术类人才。”丁志菊表示,近年来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很多专业都有专门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如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芯屏等专业领域,学生在校内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能前往实训基地学到最新实用技能,学成后成为技师和高级技工,就业前景更为广阔。

  去哪里?

  毕业即上岗 打开后续发展“出口”

  “进学校的时候没想到找工作会这么轻松。”青岛市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小范说,他曾经以为自己考不上高中,“再怎么努力也只能这样了”,但他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实习里都派得上用场,实习的岗位也和他所学专业对口,毕业前他从三家伸来橄榄枝的企业中挑选了心仪的一家,入职第一年的月薪平均6000元。数据显示,当前技工院校制造类专业毕业生的起始薪资普遍在4000元至6000元,与高校毕业生的薪资持平甚至稍高。

  青岛市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招生就业办主管冯媛介绍,“技工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专业知识掌握扎实,业务技能熟练,思维活跃,主动学习能力也比较强。”越来越多技工院校获得企业认可的背后,是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主动对接地方产业,把行业、企业需求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开展的校企合作建设。青岛市石化高级技工学校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发展紧密相连,学校开设了近20个专业,其中化学分析专业、化工工艺专业是山东省重点专业,电气及仪表自动化、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专业是青岛市重点专业。学校有专业实训室60余个,为实现学生优质就业,还与4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1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生就业率达到了99.5%。 

  在“毕业即就业”的样板中,制造类、工业类、航空以及医学等都是典型。比如,部分企业已和职校、技工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学校学生一毕业即能上岗。部分省份还有五年制的医药高级专科院校,培养出来的药剂师、护士,都会由当地的医院或药企接收。地铁服务业、基建产业,甚至警察等行业如今也有了对应的职业教育机构。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受访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