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鸥“AF53” 徐克阳 摄
青岛市首届海鸥文化节今天上午在栈桥广场启动,多项互动活动随之展开,“人鸥共舞”成为青岛海边独特的风景线。在10万多只海鸥里,岛城许多摄影人在翘盼一只特殊海鸥的身影——银鸥“AF53”,它已经连续10年都从遥远的贝加尔湖畔飞到青岛越冬。“希望今年它还会如约而至!”这是岛城市民特别是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共同期待。
一段延续10年的“鸥城之恋”
“AF53”是一只雌性银鸥,翼标上有“AF53”字样。2014年1月,一名岛城摄影爱好者拍到了它,此后从2015年到2023年它都出现在青岛的海边。青岛市观鸟协会副会长徐克阳介绍,“AF53”除了2017年是在4月份被拍到外,其他年份都是在1月上旬出现。从2021年开始,每一年银鸥“AF53”来青岛,青岛早报都会关注并进行报道,很多市民和游客也因此熟知了这只极具辨识度的海鸥。有网友这样说:“一年又一年,海鸥如约而至,城市温柔以待。银鸥‘AF53’演绎了一段温馨浪漫的‘鸥城之恋’。”
“翼标是世界上鸟类观测科研人员常用的一种鸟类环志,安置在银鸥双翼的尺桡骨远体端,上面有环志国家、机构、地址(信箱号)和鸟环类型、编号等,便于研究候鸟迁徙动态及规律。”徐克阳告诉记者,这只海鸥是德国鸟类研究员安德烈亚斯·布赫海姆于2008年在俄罗斯贝加尔湖畔环志的蒙古银鸥,环志时已超过4岁。
蹲守海边只为拍到“AF53”
“早就听说有这样一只海鸥,希望能够拍到。”近日,在极地海洋公园附近海域摄影海鸥的孙林笑着告诉记者,“等回家后把照片在电脑上放大了看看,说不定会有‘AF53’的身影呢。”
极地海洋公园附近海域有一片礁石,最多时这里会聚集上千只海鸥。每年入冬后,众多的观鸟协会会员和摄影爱好者就蹲守在此,通过镜头“捕捉”一只只海鸥,他们期待着“AF53”出现在镜头里。“大家都是自发的,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拍到这个‘老朋友’的人。”徐克阳告诉记者。
为什么“AF53”还没现身
为什么今年已近1月下旬“AF53”还没露面?徐克阳分析有3种可能:
第一种情况是“AF53”已经到了青岛,但它还没有被大家拍到。记者曾经多次跟随青岛市观鸟协会会员到野外观鸟,经历过多次“白跑”之旅。“AF53”和众多海鸥在一起,极有可能会躲过鸟友们的镜头。
第二种情况是“AF53”到了青岛,但它可能在青岛附近遇到了更有吸引力的栖息地,比如河流、湖泊或者湿地。
第三种情况也是大家最不希望出现的情况,它可能不会再来青岛了。在贝加尔湖畔出生的“AF53”,2008年环志时已经超过4岁,到现在至少已有20岁。根据银鸥的平均年龄推断,目前它已经相当于人类的七八十岁。众所周知,迁徙是鸟类生命周期中最为艰苦和死亡率最高的阶段,过程艰辛万分,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疲劳,又要面对大自然严峻的挑战。贝加尔湖到青岛的直线距离有2000多公里,中间有高山大漠,大江大河……“AF53”来回迁徙,随着年龄的增长,挑战性一年比一年大。如此“高龄”,稍微有点差池就可能是致命的。
—— 互动 ——
请留意你拍的海鸥
看看有没有“AF53”
每年来青岛过冬的海鸥有10万多只,要想在里面找到“AF53”的身影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年它都是在极地海洋公园附近海域被拍到,但它也可能出现在青岛的湖泊和河流当中,也有可能在栈桥附近和同伴一起接受幸福的“投喂”。这个冬天,不管是在青岛的什么地方,你只要拍下了海鸥的身影,请特别留意一下,说不定里面就有“AF53”。如果你拍到了“AF53”,请拨打早报新闻热线82888000与我们联系。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魏铌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