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强夺得中国首枚工业控制项目世界金牌。
袁强在实训操作中。
人物名片
袁强
年龄:27岁
身份:青岛市技师学院教师
“希望带领更多青技学子征战世界大赛,为国争光。”
你有故事,请联系我们
早报热线:82888000
心声
带领更多青技学子 征战世界技能大赛
2023年9月,袁强通过人才引进来到青岛市技师学院任教。作为一名技能大赛的教练,袁强目前已经培养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冠亚军各1名,全国第五名10余人,这些学生全部获评全国技术能手。在去年10月举行的“技能兴鲁”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袁强带领青岛市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学院1组教职工队、2组学生队参赛并获得佳绩。
事实上,像袁强一样靠技能改变命运的榜样故事还有很多,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用汗水堆砌的奋斗经历,他们的成功为广大技工院校学子点燃了希望之光。近年来,在青岛市技师学院“竞赛引领·岗课赛证融通”的特色培养模式下,越来越多的师生从课间小赛场走上了国赛大舞台,获得市级以上一二三等奖500余项。袁强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带领更多青技学子征战世界级职业技能大赛,为国争光,成就出彩人生。”
从中考落榜的农村孩子,到站在世界技能大赛最高领奖台;从次次倒数的参赛选手,到技能大赛的冠军教练。他没有高大上的学历,也没有什么天赋异禀的才艺,却有着平凡又不简单的人生经历……他就是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冠军,青岛市技师学院教师袁强。日前,在“技能兴鲁”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袁强带领青岛市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学院1组教职工队、2组学生队参赛并取得佳绩。其中,两名教师获得仪器仪表制造工赛项职工组第2名,两名学生获得仪器仪表制造工赛项学生组第4名。
中考落榜 他从迷茫变坚强
从英语只考0分的中考落榜生到现在的正高级实习指导讲师,今年才27岁的袁强无疑是成功的。1月9日,在接受青岛早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的逆袭经验,袁强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他的成功并非不可复制,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出彩人生。中考落榜后,他一度觉得自己未来一片渺茫。父母都是农民,除了用知识改变命运,似乎没有更好的出路。“父亲的想法是让我学习机电一体化,将来从事电工、钳工类的工作,至少有一技之长。而母亲则认为学会计更有前景。”斟酌再三后,在父亲的坚持下,最终他选择到山东省内一所技师学院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
刚入学时的袁强并没有确立人生目标,就这样浑浑噩噩度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到。“当时很多同学认为,读技工院校就是混日子。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很努力,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袁强说,当时有几个同学参加比赛获了奖,他心里很羡慕。尤其是当他看到有位学长因获得了山东省二等奖留校任教后,内心十分震撼。“能从一个技校生成为老师,当时感觉有点天方夜谭,但这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事。”袁强意识到不能再继续混日子了。从那以后他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他逐渐走上了参加技能大赛的道路。
刚开始,袁强像无头苍蝇一样,钳工、车工、电工什么比赛都参加,一个不行就再换一个,最终的结果就是次次倒数,连市赛都没能突围。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没有放弃,而是从自己找原因。为了提高自信心,在老师的推荐下,袁强开始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文艺、相声、演讲……后来又陆续参加了很多比赛,直到在一次工业控制项目中拿到了三等奖,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独自在校加练 老师温暖陪伴
回望过去,有一件事令袁强至今难忘。“当时参加一个电器安装比赛,本来我准备得挺充分,但由于太紧张导致手抖,以至于没能取得预期的结果。后来为了解决比赛紧张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老师,老师给出的建议只有一个字:练!”从那以后,袁强每天都会抽出一到两个小时,拿着螺丝刀在控制柜上拧螺丝,练了整整有大半年。“其实当时拧螺丝对于后面的比赛帮助不大,因为比赛时都是用电动螺丝刀。那半年多的练习,更多的是对我心态的磨炼。”袁强说。
枯燥乏味的训练带来的孤独,一度深深困扰着袁强。“有一年学校腊月廿九才放假,大年初三就要返校训练了,当时全校只有我一个人,非常孤单。”袁强回忆,那年他只有18岁,晚上训练到11点半,回到宿舍关灯后很害怕,只能给父母打电话倾诉。可是学校有规定,禁止家长入内。无奈之下,袁强拨通了老师的电话,“老师放下电话后,当晚就来到学校陪着我。” 他说在自己最孤单无助的时候,是父母和老师的爱给了他勇气。
袁强告诉记者,自己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太计较得失。“我很少考虑做一件事情对以后有没有帮助,就是单纯地想把事情做好,重要的是当下我去做了,其他的并不重要。”那时候,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完成作品上,“每次作品完成后,我都有一种自豪感,认为我的作品是最完美的,然而老师每次都能挑出很多缺点。”面对问题,袁强毫不气馁,而是把它们当成前进的动力。“有问题必须解决,老师提出以后我就改正,并且确保下次可以做得更好。”对他来说,成功就是源于坚持不懈的努力。
奋力拼搏 世界大赛斩获金牌
随着不断练习,袁强的作品做得越来越好,终于在老师的推荐下,他获得了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资格。这时候,新的问题又摆在他面前。“之前所有的比赛我之所以不计较得失,因为成绩影响的只是我个人,尽管内心也很想拿名次,但压力相对不是太大。”在确定自己即将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后,袁强感受到空前的压力,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的是国家的荣誉。“当时距离比赛时间很近了,太多压力需要排解,多亏队领导给我请了心理专家,经过专业的心理辅导,慢慢地作品越来越好,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7年,还是技工院校学生的袁强,参加了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战胜了来自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为中国在工业控制项目首夺金牌。袁强于2018年毕业后,如愿留校任教,正式成为一名教师。
/ 对话 /
记者:从参赛选手到教练的角色转变,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袁强:作为一名选手,把主要精力投入训练、比赛就可以。但作为教练,压力会更大一些。从参赛选手到教练,这个身份的转变我适应得很快,主要是我在学生时期就乐于将学到的知识点分享给同学,所以现在和学生也是亦师亦友。只要肯努力,技校生也能用技能搭建起通向成功的人生阶梯。
记者:将来有哪些教学规划?
袁强:机电一体化或工业自动化专业,更多的是要和企业去接轨。当前对于大多数机电类毕业生来说,只有进入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而作为技师学院的老师,单纯站在讲台上授课是行不通的,必须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才能按照企业的需求方向培养学生。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我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训练中,未来,我希望能在青岛市技师学院带出下一个世界冠军。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