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路名 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④

青岛早报 2023年11月18日

  回看被高度压缩的历史,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但不容易,而且会有许多风险,需要小心翼翼地求证,细致入微地探索,更需要彼时彼地的环境与现实。百年前,青岛地名经过几代占领者和统治者的反复揉捻,已然是错综复杂、莫辨一时了。

  接收青岛之后,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的当务之急是整理路名。日本占领时期,将德国的路名全部改为日本式路名,什么大阪、横须贺、佐世保、熊本、静冈、八幡、久留米等,都入了青岛的路名当中。日本驻军司令部还几次将中国地名的道路重新命名,搞得混乱不堪。

  废止日本路名,又不能恢复德国路名,胶澳商埠市政管理当局只得“重打锣鼓另开张”了。

  1923年4月17日,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公布了第一批修改的青岛路名。临海第一条路,取名太平路,企盼国泰民安之意。

  太平路身后的几条东西向马路,因在市区的南面,按照版图对应的原则,只能从还没有用作路名的中国南部省份寻找。太平路之后是广西路;广西路北面是湖南路;湖南路北面是湖北路。这完全符合各省的地理位置,由南向北,依次是广西、湖南、湖北。

  南北道路,自东向西,逐一是江苏路、安徽路、浙江路、山东路(今中山路)、河南路,也大体符合地理位置。今天的大学路,青岛建置时称东关街,德租时期沿用此名,日本占领后将南段改为艮町,北段改为巽町。中国收回青岛后将艮町与巽町合一,改为登州路。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建立后,将今天红岛路至太平路一段改为大学路。

  总督府周边,用沂水、德县、青岛、日照、莒县、明水等山东省内的县、区名,替代德意志的那帮显贵政要和日本人更改的曙町、治德町、赤羽町、不入斗町等不伦不类的日本路名。

  此后,从北京政府到南京政府,从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到青岛特别市,青岛的市政管理者们对道路的命名和管理日臻成熟。版图对应和道路派生的用法愈发自如。如,市区的西南部,有四川路、贵州路、云南路,还有菏泽路、郓城路、嘉祥路、郯城路等。东边新开发的市区,由横跨汇泉广场的文登路串起。文登路东侧是荣成路,西边是福山路、栖霞路、牟平路、龙口路、黄县路、莱阳路、海阳路等,这都是山东半岛各县。由龙口路派生出了龙山路、龙江路、龙华路等。

  道路的命名、更易、变迁、演变,实际上就是城市发展和成长的历史,是解读城市内涵的线索和依据,是可以触摸的有生命的城市生活气息。

  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的路名,是打开城市大门的一把钥匙。

  节选自《青岛文化地图》

  青岛市民政局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