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变“钱景” 美了乡村富了民

景村融合、产业融合、农文旅融合让崂山风景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青岛早报 2023年11月15日 陈勇 陈菁 朱琳 闫培森 王瑶迪

青山渔村

太清宫

九水秋叶

九水枫叶

  一山镇海,万象归怀,这是崂山风景区的自然奇观;三围大海,背负平川,这是崂山风景区的地理特征。目前,景区规划范围内有村庄109个,其中13个村庄、1.1万居民位于景区售票口以内和旅游专用路两侧,景区和村庄形成了位置密不可分、发展息息相关的关系。

  既让美景“出圈”,更要让区域乡村振兴“出圈”,近年来,崂山区委、区政府和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坚持“景村融合”发展理念,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和全市共同富裕先行区的目标,充分发挥景区辐射带动作用,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坚持农村景观化、产业融合化、全域景区化同步推进,创新推动农文旅融合,推动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大美画卷,先后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景村融合

  以3A标准打造美丽乡村

  晚秋时节,崂山风景区内仿佛打翻了调色板,枫林尽染,五彩斑斓,绚丽缤纷,呈现出一年当中最丰富的色彩,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赏景游玩。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光要欣赏崂山风景区的枫叶之美,更要体验北九水的山水之乐。地处仰口游览区内的众多民宿,也迎来众多回头客,他们喜欢在崂山待两三天,深度体验崂山风景区的秋韵。

  在流清河景区,不时有旅游大巴驶入景区,沙滩上有众多游客游玩。“在崂山区、崂山风景区、街道的大力扶持下,我们村庄积极发展特色民宿产业,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西麦窑村党支部书记唐盛佳说。

  乡村旅游被誉为“美丽经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有赖于乡村的“美丽”,也有利于创造和提升乡村的“美丽”。

  崂山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坚持以3A级以上旅游景区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崂山区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和《崂山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农村污水治理、燃气、电力、清洁取暖等基础设施重大攻坚行动;开展景区东线道路沿线环境提升,打造“最美滨海旅游风景道”,成为市民游客竞相前往的网红打卡地;完善乡村旅游导览标识系统,彰显浓郁地域特色、民俗特色、文化特色,乡村旅游环境面貌、接待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2019年,崂山区加大景区民生保障力度,出台《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崂山国家级风景区农村社区居民生态补助意见》,连续三年对“两区”范围内的大龄劳动力实施生活补助,进一步提高景区内村民生活保障水平。2022年,完善并出台新的《崂山风景名胜区生态资源保护奖励补助办法》和配套管理办法,在提高生态奖补金额的同时,奖补范围从原来的35个村庄扩大到71个村庄,6万余名村民享受到生态保护奖补政策,让更多村民共享景区发展和生态红利。

  产业融合

  让美景与产业双向奔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崂山区深度挖掘崂山乡村田园美景和历史人文资源,从产业政策、宣传推介、管理服务等方面搭建乡村旅游发展平台,精心绘就以旅促农“共富图”,让旅游成为强村富民产业,让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

  崂山区出台《崂山区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聚焦文创产品开发、民宿发展、农(渔)家宴提档升级、特色节庆品牌打造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出台《崂山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鼓励景区村民开发闲置民居,发展民宿、农(渔)家宴等旅游业态;制订民宿管理办法,开展最美民宿评选,沙子口、王哥庄街道入围全省旅游民宿聚集区创建培育单位。大力发展农事采摘、农家体验、主题庄园等休闲农业,田园观光、采摘园、休闲农庄、农家饭店越办越多。

  崂山区注重品牌塑造和营销,整合景区和周边村庄美景、美食、美宿资源,推出“春夏秋冬游崂山”主题旅游线路;对特色乡村旅游实体、经营户进行重点培育,围绕渔家旅馆、农家宴和茶园风情打造“山海人家”“山里人家”和“茶香人家”乡村特色旅游品牌。大力培育和推介崂山绿茶、北宅樱桃、会场蟹子等30多种农副渔产品,王哥庄大馒头和甜晒鲅鱼作为特色美食在央视纪录片《舌尖3》播出,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显著提升。

  崂山风景区创新打造“1355”景区综合治理共同体,景区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单位,对农家宴、渔家宴等经营业户定期开展检查,维护良好旅游市场秩序;研究建立景区旅游交通管理新模式,为到乡村观光、休闲、购物的游客创造便利通行条件;出台星级农(渔)家宴评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对农业园、农家宴、家庭旅馆等实行规范管理;成立崂山风景区旅游商会和崂山区民宿协会,制订会员诚信公约,组织开展“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旅游业务培训,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农文旅融合

  塑造乡村旅游发展魅力

  崂山风景区持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实现崂山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文化传承发展的“崂山样板”。

  崂山风景区推进崂山文化展示中心和巨峰山海文化展示中心建设,运用全息影像、数字孪生、MR等新科技,立体式、全感式呈现崂山的自然文化特色,利用“崂山十二景”“海上名山第一”等文化IP,开发马鞍红、“巨峰神鳌”等特色文创产品和数字文化藏品,持续以文化赋能崂山旅游发展。

  崂山风景区聚焦全局布链,围绕构建“景城乡一体、山海空联动”立体发展格局,编制景区旅游专项规划,深化协同发展,加强景区文旅产业与全区现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产业的跨行业协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体验、研学教育、康养健身、商务休闲等新业态,创新沉浸式新场景、新业态,品质化打造房车、帐篷、露营基地,满足多元化、体验化、个性化旅游需求,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新活力。

  创新实施崂山非遗文化传承工程,崂山风景区搜集整理非遗线索17大类1200余条,建立完备的国家和省市区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打造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和非遗工坊,常态化组织“非遗进景区”活动,吸引更多市民游客体验乡村民俗美好,拉动周边乡村的旅游消费。策划开展“太平晓钟”“海誓山盟”“太清水月”等特色文旅活动,积极培育北宅樱桃节、沙子口鲅鱼节、王哥庄茶文化节、中韩枯桃花会等乡村节会活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1到10月,崂山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16.1万人,同比增长63.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亿,同比增长64.3%。景村融合、产业融合、农文旅融合的“三融合”打法,让崂山风景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文旅+”已经成为乡村振兴强大引擎。

  下一步,崂山风景名胜区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走好农旅结合的路子,通过优化乡村旅游服务,提升乡村旅游环境,引进知名文化创意团队,打造高端民宿、田园度假综合体、精品采摘园等特色乡村旅游业态,做大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价值链,做强崂山乡村旅游品牌,在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开创崂山模式,贡献崂山经验。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陈菁 朱琳 闫培森 王瑶迪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