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被成功跨院转运。
早报11月9日讯 近日,一名外院的重症肺炎患者生命危在旦夕,接到求助信息后,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重症医学科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团队迅速行动,争分夺秒,最终为患者植入ECMO并完成院际转运。这是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首例ECMO跨院实施+院际转运的成功案例,标志着ECMO救治半径持续扩大,展现了体外生命支持的“市立速度”。
接到求助团队火速集结
11月5日正值周日,下午3点10分左右,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谢伟峰接到了外院重症医学科的求助电话:“谢主任,有一名重症肺炎患者,氧合不能维持,请求你们支援!”谢伟峰了解到该患者10多年前曾接受肾移植手术,长期口服激素、抗排异药物,这次是出现发热症状,经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不断加重,给予了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后,氧合仍不能维持,已经具备应用ECMO的明确指征。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又称人工肺,俗称“魔肺”,是挽救重症患者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谢伟峰主任立即通知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成员火速赶赴该医院,同时市立医院医务科协调市急救中心紧急调派120急救车,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物资协调及转运接诊准备。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正式打响。下午3点40分,ECMO团队成员按照转运方案及团队分工,携带设备及物资出发。下午4点,到达外院后即刻展开救治:谢伟峰主任、贾超副主任穿刺置管,王朋护士预冲管路,张佳佳护士负责观察患者……下午5点半,团队成功为这位生命垂危的患者完成ECMO上机。随着ECMO的顺利启动运转,患者体内血液被引出,经过人工膜肺氧合后变为鲜红的血液再输回身体,指脉氧明显改善,生命得以维系。
跨院转运上演生死时速
成功上机仅仅是第一步,危重患者的ECMO转运更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转运过程不能有任何闪失,任何一个管道移位或脱落都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谢伟峰主任强调。
接下来,急救车成了一个“移动重症监护室(ICU)”。ECMO团队人员各司其职,对ECMO管路、人工气道、输液管路进行妥善固定;一路高度警惕,密切观察ECMO运转及患者反应,随时调整仪器参数,全力保障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
当天晚上7点20分,急救车顺利返回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早已在住院楼门口等候,协助ECMO团队人员有序组织将患者转运至病房指定床位。在及时有效的救治下,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可能。
ECMO被视为守护生命的“终极救命武器”,其原理是将患者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肺,氧合后再注入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心肺替代作用。此次市立医院ECMO团队完成了ECMO院前救治+院际转院,标志着医院ECMO转运技术及危重症患者综合救治体系的日益成熟,是重症医学科在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手段转运救治危重症患者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在创造生命奇迹的同时,也为更多特殊重症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
据悉,青岛市市立医院是青岛市体外膜肺(ECMO)重症救治联盟成员单位,已实施ECMO技术近50例,在ECMO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综合ECMO、呼吸机、肾脏支持、人工肝等手段,为心、肺、肾、脑、肝脏、血液系统等多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救治。(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通讯员 谢小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