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受害人资金2700余万元

青岛警方全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今年1至10月侦破案件5129起
青岛早报 2023年11月03日 杨博文 青公宣

青岛早报2023年11月03日版面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制图 王亮

1至10月青岛警方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成果

●破获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案件5129起,同比上升64% 

●抓获犯罪嫌疑人4497名,同比上升63% 

●开展各类预警劝阻286万余人次 

●封停、阻断疑似被侵害电话1902个 

●冻结涉电诈资金13.59亿元 

●返还受害人资金2700余万元

早报11月2日讯 11月2日上午,青岛市公安局召开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涉案资金集中返还仪式暨新闻发布会,通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有关情况,并现场返还群众被骗资金600多万元。

今年已抓获电诈嫌疑人4497名

依托市区两级反诈中心,对各类电诈案件,利用一切资源,穷尽一切手段,深度研判、案件侦查、线索落地、行动抓捕和从严惩处等侦查全过程快速统筹推进。今年以来,先后发起六起集群战役,组织开展“全市打击涉诈黑灰产犯罪百日行动”、全面开展打击本地黑灰产“区域会战”、纵深推进“夏季治安集中整治百日行动”反诈战线。今年1月至10月,全市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案件5129起,同比上升64%,抓获犯罪嫌疑人4497名,同比上升63%。

防范为先,守好群众财产安全。依托市反诈系统,进一步优化接警处置工作机制,对所有96110接报的电诈警情,第一时间对涉诈的通信和资金流转渠道做好处置干预,及时截断诈骗链条,尽最大努力减少群众财产损失。1月至10月,全市开展各类预警劝阻286万余人次。封停、阻断疑似被侵害电话1902个,冻结涉电诈资金13.59亿元,返还受害人资金2700余万元。

多管齐下,广泛筑牢宣防防线。加强对全市电诈发案特点及规律的深入研究,坚持广泛宣传与精准宣传相结合,线上宣传与线下宣传相结合,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反诈宣传工作。1月至10月,全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面谈交流、知识讲座、反诈汇演等形式开展面对面的大型反诈宣传活动60余场、讲座2500余场,“六进”活动共计1.4万余场。开展网络直播450余场,制发反诈宣传视频70余部。会同运营商发送涉诈公益提示短信6970万人次、开通反诈提示彩铃覆盖234万人。依托“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微信公众号以及《青岛早报》等媒体开展专题宣传62期,举办系列金融知识挑战赛并吸引800余万人参与有奖竞答,公众风险意识和防骗能力明显增强。

警惕五大高发电诈类型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严峻,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其中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电商客服、冒充公检法等诈骗类型成为最为突出的五大高发类案。

1、刷单返利诈骗。骗子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兼职广告,以高额佣金等诱饵拉人建群,受害人入群后便会让他们完成刷单、点赞等简单任务,并发放小额佣金以获取其信任,随后骗子引诱受害人投入更多资金,再以任务未完成、操作异常等借口拒不返还钱款,直至受害人发觉被骗。警方提醒,国家出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刷单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不仅损害了商户信誉,也让刷单者丧失了诚信。请记住,邀请垫付资金做任务返佣金的一定都是诈骗。受害人要的是佣金,而骗子要的是你的本金。

2、虚假投资理财诈骗。不法分子构建虚假投资平台、渠道,告诉受害人自己有高人指点或者内幕信息,稳赚不赔,用高额回报为诱饵,诱使被害人投资,一旦受害人投资,将会血本无归。警方提醒,素未谋面的网友通过网恋或者其他途径推荐网上投资理财、炒股、博彩赚钱的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登录网站或者下载APP,避免上当受骗。

3、虚假网络贷款诈骗。不法分子通过建立虚假贷款网站平台或群发信息,称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等虚假信息。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验资等为由实施诈骗。警方提醒,如有贷款需求,建议通过正规渠道办理。正规机构在放款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不要轻信网络贷款广告,凡是要求在放款前先交各种费用的都是诈骗。

4、冒充电商客服诈骗。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网购信息后,假冒电商客服拨打受害人电话,以购买的物品出现问题可以退款和补偿为借口,诱导受害人登录虚假网站填写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从而完成盗刷转账。警方提醒,接到自称电商客服来电称可以“退款”“理赔”时,不要轻信,要通过正规的官方客服核实情况。要保护好个人重要信息,不要把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提供给陌生人。

5、冒充公检法诈骗。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声称受害人涉嫌重大案件对其进行威逼、恐吓。甚至会向受害人展示虚假的通缉令、逮捕证等法律文书以取得信任。随后以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为由,诱导受害人到宾馆等独立封闭空间配合调查,进行资金审查,最终引导其将名下所有资金转到指定“安全账户”完成诈骗。警方提醒,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QQ、传真等形式办案,没有所谓“安全账户”,更不会让远程转账汇款。如遇自称公检法人员主动联系,应及时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严打严惩电诈违法犯罪

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把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重要内容,提能力、严防范、降损失、强打击,全力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高发态势。

深化反诈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反诈宣传教育“六进”活动,营造更加浓厚的全民反诈氛围。加强电诈犯罪规律分析,实时刻画潜在受害群体,开展靶向式精准宣传,保护重点群体免受侵害。

提升破案打击效能。加强大案类案侦办,对高发类案和重大案件实施挂牌督办,适时发起集群战役,强化集中攻坚,提升打击战果。综合运用刑事打击、治安处罚、教育惩诫等手段,严打严惩电诈违法犯罪。

做实做牢预警劝阻。持续提升预警和劝阻能力,分级分类做好电话劝阻和登门劝阻工作,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止付措施,全力压降电诈发案。

/ 延伸 /

夯实金融业反诈安全防线

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把纵深推进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治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内容,夯实金融业反诈安全防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2023年以来,全市新开银行账户涉案数量及占比明显下降,个人账户、企业账户分别同比下降6.7%、45%。

坚持治本治源,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督促银行严把开户审核关口,持续排查清理账户被出售出租风险,切实降增量、压存量。2023年以来对337万个新开账户进行了二次核验;排查存量账户7500余万个,对11.63万个账户实施了分类分级管控;对2.57万名重点人员采取了账户限停惩戒。

强化科技赋能,增强风险防控精准度和有效性。开发上线运行账户风险防控信息支持服务平台,支持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实时查询、异常开户人员及行为监测、负面人员信息共享等多项功能,已覆盖1100多个银行网点,累计提供查询220万余次,有效堵截异常开户1500余个。指导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不断完善监测拦截机制,对及时有效识别账户和资金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博文 通讯员 青公宣)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观海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