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青岛有18万余名教师,共同度过第39个教师节。近几年,青岛市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来抓,围绕教师补充、培育、管理、评价等关键环节,完善全链条制度,深化全链条改革,持续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名师名校长齐聚 秉承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目前,青岛市共有教职工1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超过14万人。全市拥有国家教学名师6人,齐鲁名师名校长165人,新入选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工程人选85人,省特级教师304人。
为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骨干教师党员“双培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每年组织师德活动月主题活动和师德政策专题宣讲,开展巡回宣讲300多场,全体教师签署师德承诺书。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违规处理办法,出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偿补课及收受礼品礼金等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细化违规情形和处理办法,扎紧织密制度笼子。持续推进师德培育涵养,常态开展师德学习实践,全市建成师德涵养基地7处。
推进“一长多校” 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深化全国义务教育“县管校聘”示范区建设,创新教师共享使用政策,采取“定期流动+优师交流”方式,推动优秀教师在学区内、教育集团内、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共享使用。推进“一长多校”模式改革,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建立资源统一配置、师资统一调配、绩效统一评价的办学模式。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有效推动了优秀师资均衡配置。
在全市推行“定工作岗位、定工作量、定工作职责、全员竞聘”工作,改革做法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省教育厅认可推广。按照“总量控制、全域统筹、结构调整”的原则,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单列管理,保持现有存量不减,着力解决编制和人员配置不均衡的矛盾。
五大教师培养工程 全力提升专业水平
实施新任教师、菁英教师、骨干教师、青岛名师、教育名家五大梯队培养工程,促进优秀教师持续产出。突出抓好年轻优秀教师培养,对新入职教师连续跟踪培养5年,遴选600余名35岁以下青年优秀教师进行3年导师制培养,每两年遴选培养教学能手1000名、学科带头人400名。突出抓好个性化培养,建立个性化自选培训平台,集聚课程1000多门,每年8万多名教师参与网上自主选课。
构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三名工作室”,打造近300个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校长教师发展共同体。按照每个工作室每年5万元的标准给予经费支持,连续支持3年,每年支持名师名校长出版专著10部以上。每个工作室带动8至10名青年校长教师专业成长,同时每个工作室联系指导2所学校特色发展,全市共有2500余名校长教师、500余所学校直接受益,辐射引领整个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全面落实教师培训学分应用政策,建设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管理系统,为每一名教师健全成长电子档案,档案数据存储量达1.5T,每月超过200万人次访问使用。实施校长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程,开展互动教学系统、智慧教学工具、创新实验室等使用培训,两年内培养100名首席信息官、300名专家型校长和500名信息化教学名师。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钟尚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