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平凡的“英雄”,温暖的守护。自2018年起,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广大医务人员从此有了自己的节日。在青岛市市立医院107年发展长河中,广大医务人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己任,他们既需面对惊心动魄、生死搏斗,也需游走于微毫之间、妙手回春,在一次次努力攻克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中,不断向医学难题发起挑战,也在一次次心贴心的精细化优质医疗服务中,践行一名好医生对人民的承诺,交出百年市立守护健康的温暖答卷。
“精致快刀手”把全球领先技术带到岛城
付涛 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普外科中心主任兼东院普外二科主任兼东院保健七(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医生有四个‘本钱’,第一是爱,第二是知识,第三是技术,第四是经验。”这四个“本钱”在付涛的从医之路上越积累越多,带的学生越来越多,发表的论文越来越多,全球找他审稿的学术期刊越来越多,全国找他治疗的病人更是越来越多。作为青岛市引进人才来到青岛市市立医院之前,付涛担任过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普外科副主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二科主任,如今带领着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普外科中心,继续在青岛践行“悬壶济世”的理想,带领团队打造省市级重点学科,目标是争创国家级重点专科,为更多患者和家庭带去先进、舒适、满意的医疗服务。
从医24年,付涛在胃癌、结直肠癌等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正是对科研矢志不渝的追求,让他创新性完成了全球第一例腹部无切口的机器人辅助下NOTES直肠癌根治术。回溯到十余年前,付涛在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期间,他就作为临床访问学者跟随国际知名教授学习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2017年,再次前往美国学习机器人手术,回国后很快成为医院同行中该项技术的佼佼者。2019年,又前往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院跟随专家教授研习腹腔镜胃癌手术。他大胆创新,将机器人手术应用于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完成了全球第一例腹部无切口的机器人辅助下NOTES直肠癌根治术,还牵头和参与多项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探索结直肠癌和便秘外科治疗的新方案,造福广大患者。
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手术室内,因解剖精准、技术娴熟,付涛“精致的快刀手”让很多同事惊叹,他多次借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让胃腺癌患者、结肠腺癌患者等重获健康。曾有一位90后的年轻患者确诊为结肠腺癌,并发生了肝转移,付涛立刻召集肝胆胰外科医生联合会诊,制定新的手术方案,在机器人下完成肝脏转移灶的切除,同期进行左半结肠的切除手术,4个小时的手术,让这位年轻人成功摆脱了病魔威胁,重新恢复活力。
“对病人细致入微,对病情诊断准确”“把患者当亲人,真正为我们着想”“感谢您给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采访过程中,患者们不断表达着发自内心的感谢,付涛的医术和医德,让很多外地患者也常常慕名想请他做手术,电话中他们说:“我愿意去青岛,您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找您!”
30余年锐意进取 妇瘤诊治居半岛领先地位
张萍 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妇科主任,主任医师
从医30余年,张萍始终坚持不断学习、锐意进取,带领团队紧跟国内外最新妇科肿瘤研究进展及前沿技术,使市立医院妇科微创手术技术和综合诊治能力不断攀升,在半岛地区妇科肿瘤诊治方面居于领先地位。
作为资深妇科专家,张萍经历了从传统开放手术、腔镜微创手术到今天的机器人手术,她带领团队为每一位患者制订详细缜密的手术方案,顺利开展了多例机器人辅助下的子宫内膜癌及卵巢肿瘤手术,并借助其远程手术的优势,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造福偏远地区患者。
女性生殖系统的良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为了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痛苦和手术后并发症,张萍带领团队实施荧光腹腔镜下手术,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减少了术中失血量,加速术后器官功能恢复。部分晚期卵巢癌及宫颈癌患者失去了手术机会,张萍就先为她们进行新辅助化疗,以缩小病灶、创造手术条件,大大延长了生存期。
而对于年轻的病人,张萍更用心用情地体会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患者,她联合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营养科、影像科、肿瘤科等组成多学科团队,为患者综合评估并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除恶性肿瘤外,卵巢良性肿瘤及子宫肌瘤,张萍也强调手术中进行生育力保护,并建立了妇科肿瘤保育治疗后生育力评估体系,为妇科肿瘤患者保护生育功能和生殖健康提供保障。张萍曾接诊过一名17岁的女孩,来门诊检查后发现患有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张萍反复研究后决定给予药物保守治疗,6个月后复查宫腔镜,病变成功逆转,随后跟进后续治疗方案。7年过去,女孩已经结婚,并顺利诞下一名健康的宝宝。截至目前,张萍已为数百名良恶性妇科肿瘤患者圆了母亲梦。
随着女性对手术微创性和美观性要求的提高,相对于传统的多孔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将手术伤口隐藏至脐孔内,不留额外瘢痕,具有术后恢复快、疼痛轻且切口隐蔽的优势。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张萍通过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进行剥除,最大限度保护卵巢储备功能、保护生育力,还达到了良好的美容效果,吸引了岛城及周边患者慕名前来就诊。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她还进行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全子宫切除、输卵管切除等手术,并已开展百余例。
“精准治妇瘤,仁术佑健康”,张萍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托,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正气满心胸 仁心仁术铸就一流学科
张哲 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在胸外科医疗、科研和教学领域工作32年来,张哲坚持“有温度的医疗”理念,赢得了患者信赖,更通过对胸外科诊疗方法的创新、先进医疗模式的应用以及管理模式的全新构思,带领科室走向新的高度。
张哲在胸外科的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擅长肺癌、食管癌的胸腔镜微创手术,先后在青岛地区开展纵膈镜纵膈活检技术、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他做过的手术中,有94岁高龄患者的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有食管烧灼伤后重度狭窄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手术,有重度强直性脊柱炎折刀体位(90度鞠躬体位)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以及3D胸腔镜下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手术等高难度手术,体现了医生高超的临床技术水平和勇于担当的医者仁心。
近年来,张哲又将先进的机器人技术融入胸外科。首先在岛城开展达芬奇辅助下的单孔肺切除手术,并进一步发展单孔机器人手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年手术量达100台,在提升手术质量的同时,更在手术速度和精度上取得显著突破。他还积极推行加速康复外科建设,有效缩短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科室被授予全国加速康复示范病房。
“如果说医术是医生的生命,那医德一定是医生的灵魂。一个只有医术而丧失医德的医生,一定不是一名称职的医生,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医生。”张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32年的行医生涯中,恪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循医疗规范,处处为患者着想,想方设法为患者采取积极有效且经济适用的治疗方法,获得患者、家属的广泛赞誉。患者们都知道,尽职尽责的张哲只要不出差,不论天气如何,每个周末、节假日他总会准时出现在病房,给患者解决问题。
张哲为人谦逊,行事低调,除承担了医院医疗应急救援活动以及日常会诊外,在历次重大医疗保障及救援活动中均作出突出贡献,更在业余时间怀揣一颗医者仁心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投身基层医疗一线,基础医疗服务涉及即墨、城阳、莱西、日照、招远等地区,为患者带去优质诊疗,给当地提供先进技术和宝贵经验。他始终如一缕阳光,温暖病患,播洒爱心。
对待医学精益求精 救死扶伤勇挑重担
祝海 青岛市市立医院泌尿外科中心本部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从事泌尿外科工作30年,祝海对泌尿系统疑难、复杂病例诊治有独到见解,擅长腹腔镜、电切镜、输尿管镜、显微镜等微创技术。医生之路,对祝海来说,既是一条艰难的修行之路,也是一条光明的成功大道。他出生在医学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直到走向从医之路,他一直不忘初心默默坚守着这份情怀。
祝海说,“救死扶伤,甘为孺子牛,就是他从医30年一直在攀登的‘岱岳’。”而临床工作点点滴滴的学习与积累,则是登泰山之“径”、达彼岸之“舟”。他始终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处理复杂而高难度的泌尿系统肿瘤手术,在泌尿外科微创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担任泌尿外科中心本部泌尿外科主任以来,坚持以身作则,带领科室遵循学习型科室的发展道路,本部泌尿外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以微创治疗为特色的发展方向,连续获得青岛市重点学科品牌。
从医以来每一份辛酸与满足的经历,已经随着忙碌而渐渐淡忘,但数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却令祝海无法忘怀。那是发生在他专家门诊的一个早上,一位七旬的老人扶着一个面色黯黑的中年男子缓慢走进来,这对母子的命运艰难坎坷,36岁的儿子患尿毒症已有10年,8年前母亲将自己的肾移植给了他,可生活刚有些起色,不幸的是移植肾由于排异而渐渐失去功能,他又患上了肾结核并化脓感染。当下唯一治疗方法是切除移植肾,可咨询了多家医院专家,母子俩都吃了闭门羹。接诊这样的复杂病例其实也是祝海从未有过的挑战,他冷静地不断思考,寻求最优解决办法,同时带着勇于担当的豪情,留下了患者。
入院检查、血液透析、抗结核治疗、术前评估,一切在忙碌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手术过程比预想的还要困难,术中一度出现休克征象,但通过与麻醉团队不懈的合作努力,经过4小时祝海终于完成了这一高难度手术,当得知手术成功的消息时,患者的母亲哭成了泪人。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曾经说过:“徳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祝海说,这始终是他坚持做一名好医生的指路明灯。
无悔付出担当使命 做守护生命的使者
谢伟峰 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犹如千钧重担。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师,谢伟峰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熟练掌握重症医学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任现职以来诊治的重症医学疾病诊断准确率在99%以上,好转以及出院率在2/3以上。重症患者拥有的时间和机会其实不多,只有够专业、够迅速,才能将患者“拉”回来,“每当救回一个重症病人,医生的成就感都会很强烈。”谢伟峰说。
从医20余年来,谢伟峰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面对一位高处坠落伤的年轻患者时,为了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谢伟峰多次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根据病人情况多次调整治疗方案,联合神经科、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心内科、肝胆外科、肾内科、脊柱外科、营养科、医学影像科等为患者一一排查,最终让患者重获“站起来”的希望。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等的救治,重症医学科(ICU)也是首当其冲,谢伟峰多次与其他专家组成ECMO团队,为患者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团队经历了多次熟练操作的积累,每一次ECMO上机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危急重症患者重获新生。
谢伟峰是一名医生,是一名党员,当他远赴坦桑尼亚从事医疗援助任务时,克服水土不服、缺水缺电、疟疾传染病流行等恶劣环境,积极投身当地医院的工作中,还多次赴偏远地区义诊,受到了当地政府以及民众的好评,被评为“坦中友好使者”。在青岛市多次重大活动中,谢伟峰也作为医疗保障人员之一,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谢伟峰不断强化技能,在青岛市卫健委举办的重症技能大赛中,曾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和个人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在工作的同时,注重临床科研工作以及论文写作,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获得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得实用型专利1项等。没有豪言壮语,所说所想的全都是每天如何救治危难重症病患的点点滴滴,何为医者、何为使命?谢伟峰认为,日复一日地坚守,无怨无悔地付出,就是对初心使命的最好诠释。
和“死神”赛跑 实现多个“零突破”
李会 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李会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曾在华西医院学习及工作6年,接受了系统、全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科研训练,参与过汶川地震危重病人救治,近年来先后三次作为重症病区医疗组长在青岛市公共卫生应急备用医院参与患者救治,体现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持续学习,精进业务,李会多次带领团队实现了集团、院区的零突破——首次在集团应用经食道心脏超声,用于补充术前诊断和评估手术效果,现在已成为市立医院心脏外科术中常规监测手段。据统计,约有10%的患者补充了术前诊断,约4%患者由此改变了手术方式,食道超声为医院心脏外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李会曾先后赴美国德州医学中心、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习重症超声和ECMO。科室首次在本部ICU开展重症超声工作,重症超声可视化诊疗能够提供脏器结构功能可视化信息,准确高效地丰富重症医师临床决策依据,有力提升了科室的危重症诊疗水平,并首次成功将ECMO用于救治心源性休克、急性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挽救了患者生命,体现了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过硬的急危重症综合救治水平。
记得有一例脑出血患者术后突发急性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生命危在旦夕,李会作为市立医院ECMO团队核心成员与神经外科、心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强势联合,24小时不间断值守,为患者谨慎调控每一个治疗环节,再创生命奇迹,让患者得以痊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及后遗症。
“利济尘世之仁心,杏林春暖之圣德,复起虢子之神技,续命复生之重恩。”2021年底,李会收到这样一份特殊的“感谢信”。患者家属金女士花费一个多月时间创作文言书法作品,感谢给予丈夫精心救治的李会副主任及整个多学科救治团队。
作为市立医院第一名全日制重症医学博士,李会在2013年进入市立医院博士后工作站,同年荣获本部ICU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于2015年顺利出站,成为ICU第一个博士后。迄今为止,李会主持省市级课题4项,作为副主编编纂3部专业教材,荣获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连续三届被评为青岛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
暖心为民 做老年健康的忠诚卫士
解品启 青岛市市立医院西院区干部保健科(老年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患者及家属的满意,是团队永久的目标。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从患者需求出发,把人文关怀理念深入到为患者诊断、治疗、护理的点滴细节中,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解品启总是这样说。他长期从事干部保健和老年病工作,带领科室全体医务人员,积极推行无陪护病房等老年优质服务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工作33年来,解品启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带教工作,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在省部级以上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篇,参与科研课题5项,出版专著3部。2005年起,解品启开始研究冠心病支架和搭桥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自拟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该类疾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近十年来有1000余例患者从中受益,大大提高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效果,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针对老年人一体多病、病情复杂、诊治困难的特点,解品启紧紧把握住老年病的脉搏,带领科室全体医务人员采取中西医结合综合调养,实行有针对性的温馨服务,积极推行无陪护病房等老年优质服务措施。经过多年沉淀与积累,干部保健科在解品启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临近区市的患者不惜舟车劳顿慕名而来。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90.6岁,在老年病诊治方面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和表扬。
2022年4月,青岛市安宁疗护技术指导中心落户市立医院西院区干部保健科,进一步推动全市建立全面、多层次、多方位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解品启表示,全科医护人员将致力于把安宁疗护服务打造为服务更可及、民众更满意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品,保障人人享有生命最后的尊严。
解品启不仅以精湛的医术赢得患者及家属认可,他还热心公益。常常利用周末、节假日等个人业余时间,积极送医到社区、到老人身边,这已经成了他的工作内容之一。结合我市西部老城区人口老龄化加重的现实情况,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实际需要,探索构建以区域医疗联合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模式,解品启承担了大量的联络工作,定期安排医院骨干力量到医联体成员单位查房、会诊、健康讲座,把实实在在的便利带给了西部城区居民。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通讯员 刘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