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海参养殖苗一半来自即墨

育种、养殖、加工、销售……即墨海参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成海洋经济新增长点
青岛早报 2023年08月08日 康晓欢 孙一丹 迟文功

即墨海参养殖基地。

  海参是单一产值最大的海产品,目前,青岛市即墨区海参养殖主要分布在田横岛海域和丁字湾畔,养殖面积超过3万亩,亩产最高可达300斤,海参产业已经形成一条从育种、养殖、加工、流通到销售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近日,记者来到即墨田横镇百里村青岛悦海湾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一辆辆工程车不断运输来钢结构,塔吊与工人完美协作,一座2700平方米的育苗基地已具雏形。

  智能海参育苗基地下月建成

  “从4月份开始施工,计划7月份完成外部结构建设,9月底交付使用,这将是目前即墨区最先进、最智能化的海参育苗基地。”悦海湾工程部负责人陶德顺边指挥工人放置钢结构,边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以前这里的6号、7号、8号大棚全部推翻,重建了更加稳固、顶棚承重更高的钢结构育苗基地,后期还会引进智能化设备,对水温的测量、食物的精准投放以及进排水系统将是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场地东侧1700平方米的研发基地也在同步建设中。

  走进悦海湾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展厅,除了各式各样的包装礼盒,最耀眼的还要数各类资质许可证明和大大小小的奖状、奖杯。不禁令人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企业会如此优秀?

  “2008年刚开始经营的时候虽然只有60亩地,我就本着做企业品牌的目标,从品质入手,踏踏实实干事业,带着这一方百姓致富。”悦海湾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达目光沉稳且坚定地说。

  王志达口中的“品质”二字绝不是说说而已,15年来,他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从最初的60亩对虾、海参养殖场,经历过饲料、苗种、技术的迭代,经受过高温、浒苔、市场的“洗礼”,其间在育苗、饲料、水温、光照、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始终严格把控,力求把品质高端、新鲜捕捞、价格实惠的精品海参带给大家。

  2014年,凭借着丁字湾海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悦海湾”品牌获得国家商标局注册批准。有了品牌作为载体和平台,接下来,王志达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以及周边村的近40名村民,踏踏实实将规划一一落地,不但更新了设备和技术,还打造了集干海参、即食海参、鲜活虾、海梭蟹、干贝类、鱼类、海钓渔具、海洋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渔业经营发展综合体。

  一池培育两万个“海参宝宝”

  2017年,“即墨区海洋渔业协会”成立,悦海湾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会长单位,开建9000亩海洋牧场;2022年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养殖场滩涂650亩,育苗场39000平方米,有蓄水、净化、调温池10座,15个风源热泵海水井可调蓄水3000立方米,海参、虾蟹类、鱼类育苗设施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加工厂拥有标准化生产线两条,冷藏库和速冻库等现代化设施稳步运行,海洋渔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青岛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悦海湾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深谙“品质”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素,在提质增效、涵养资源的同时,便是对“高品质”的坚守。海参育苗室内,146个苗池,每个池都培育着两万个“海参宝宝”,养殖工人正在逐一对海参育苗网箱里的海参幼体进行生长筛查,“海参繁殖体量虽大,但是幼体海参也比较娇嫩,为保证‘纯有机’培育,我们的饵料成分全部是各种藻类,不添加任何抗生素等药物成分,所以消亡占比维持在30%左右。”

  从育苗室出来,站在650亩的海参养殖场堤坝上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放眼望去,海面上是整齐划一的黑色遮阳篷,工人们正逐一调整篷网的伸缩和拉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台风。

  “台风之前,我们会告知工人以及周边的渔民做好收网工作,避免台风将遮阳篷刮起。”养殖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水面下95厘米处还有搅拌轮,风平浪静的时候,需要通过电力搅拌,增强水下氧含量及泥沙活性。

  王志达每天都会开车在堤坝上巡视一周,随时询问解决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海还是那片海,但海参产业不再是“靠海吃海”,而是在保护海参原种、寻求良种突破的前提下,在养殖模式改进、养殖技术提升的支撑下,深入挖掘养殖产能,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在这条千万级产业链的背后,凝聚的是千千万万相关从业者的智慧和力量,也正是这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海参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激活了这万顷碧波。

  “北参南养”增产又增收

  为了增产增收,即墨海参养殖户摸索出了一种“北参南养”的特殊养殖方法,并在长期的养殖实践和南北海参产业文化交流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模式。每年11月份,当青岛以北地区气温下降后,海参养殖户就采取“候鸟式”迁徙办法,将长成半大的海参运往福建等南方地区继续养殖,利用气温的差异,保证海参继续生长。

  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和丁字湾海参适养面积超过3万亩,是青岛最大的海参主产区之一。即墨区田横海参协会会长陈成英介绍,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海域位于北纬36度,年平均气温12℃,属一类水质,无污染、盐度稳定,海参生长迅速、品质优良、营养丰富。

  陈成英介绍,自1998年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开始海参人工培育养殖以来,海参养殖产业发展迅猛,整个产业最高峰时,“田横海参”创造了年产值32亿元的骄人成绩,成为当地支柱产业。这些年来,田横海参养殖业形成了海参育苗、保苗、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健康产业链,成为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海参种苗繁育和养殖基地,占据了中国海参养殖行业的半壁江山。

  讲述

  南方海参苗

  多来自即墨

  “青岛的海参养殖从面积上来说肯定不是国内最大的,但育苗技术和规模优势明显。南方养殖户都到青岛来购买海参苗,是因为青岛海参苗质量好,育苗技术比较成熟,而且青岛的养殖环境和南方类似,有利于后续养殖。”即墨区田横海参协会会长陈成英介绍,即墨海参养殖苗在全国早就“出圈”了,最鼎盛时占到全国海参养殖苗总量的一半多。这几年尽管海参养殖产业出现萎缩状况,但即墨田横沿海的海参苗培育在全国还是占到了一半左右。尤其是南方一些海域养殖的海参苗,多半都来自即墨区田横岛和丁字湾育苗基地。目前青岛和福建、广州等地已经形成了交换养殖海参的模式,拉长了海参养殖产业链,为当地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记者了解到,目前即墨田横岛等地已经开始进行深海散养海参,养殖户将海参苗装到特制的大网箱内,放入20多米深的海里,让海参从小就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增加抗病能力。到了冬天,海底的温度不会太低,这些海参就在海底冬眠,这种深海养殖模式成本低,将来,深海养殖海参将在即墨全域推广。

  延伸

  “即墨海参”

  全国出圈

  记者从即墨区海洋发展局了解到,日前,即墨区“即墨海参”地标产品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地标产品展示”平台,成为青岛市唯一入选、展示的地标产品。据介绍,“即墨海参”产区水质优良,水温适宜,被公认为适合海参生长的海区之一。3年前,“即墨海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即墨区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成功申报并注册成功;2022年2月,青岛悦海湾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即墨海参”商标许可备案,成为“即墨海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授权使用人。目前,“即墨海参”地标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销往全国各地,年均收入2000万元左右,带动农户110余户致富。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孙一丹 迟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