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医在青 爱上针灸爱上青岛

韩国医生金亨镐、 也门医生塔尔用心为岛城患者解除病痛
青岛早报 2023年03月30日 杨健 张孝鹏

韩国医生金亨镐(中)和国际志愿者进行义诊。

也门医生塔尔爱上青岛。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张孝鹏

  照片由本人提供

  取穴、下针、捻转……青岛市市立医院国际门诊中医科诊疗室内,韩籍医生金亨镐正神情专注地为一名患者针灸。从1992年来到中国求学,一直攻读到中医博士学位,2013年作为外籍特聘专家被青岛市市立医院引进,韩国医生金亨镐在青岛开启了他热爱的中医针灸医疗事业。同样,来自也门共和国的小伙塔尔受中国医疗队的影响来中国学医,如今已是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一名出色的泌尿外科专家。在国际医生节来临之际,早报记者走近这些在青岛工作的“洋大夫”,听他们讲述医者仁心的故事。

  韩国医生金亨镐

  精通中医 把患者当家人

  坚定中医梦来中国求学

  “小时候我就发现,一根小小的针竟然能产生如此神奇的力量。”一颗好奇的种子开始在金亨镐心底萌芽,金亨镐就下定决心要去中医起源的国家中国学习,探索博大精深的中医。怀着坚定的中医梦,金亨镐先后师从中国著名针灸专家孙申田教授、韩国百岁艾灸大师金南洙先生,这让他不仅精通中医针灸还擅长应用韩国的艾灸疗法,在中医治疗神经内科疾病专业领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尤其擅长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面瘫、颈椎病、腰痛、各种疼痛和慢性病、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治疗等。

  金亨镐告诉记者,近年来国际门诊的门诊量不断增多,即使是很多原本并不了解中医的欧美籍外国患者,在接受过中医治疗后,也很快能接受并感到满意。

  而对于更多的国内病人,金亨镐坦言,他把每个患者看成自己的家人,“年龄大的患者,就像我的父母亲一样,小的患者,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希望能解除他们的病痛,并尽可能给予关心安慰。”

  国际门诊搭建大爱桥梁

  不断传承,持续改进,开放包容,勇于开拓,是市立医院国际门诊的宗旨。记者了解到,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国际门诊成立于2003年,是山东省首家涉外门诊,成功救治了大量的外籍病人。5年后,2008年作为国际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指定医院门诊,为中外运动员及相关人员提供优质、专业的医疗服务,赢得赞扬。

  除了金亨镐以外,国际门诊拥有一支多国籍医生组成的团队,朱新红博士和获得过青岛市科技国际合作奖的美籍医生Dr.Chee博士,专注于内科疾病的诊治和慢病管理;科主任孙洁教授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特长在于诊治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咽喉炎及咽痒、咳嗽等疾病,开设的特色门诊为变态反应(过敏)门诊,给脱敏病人带来福音。国际门诊还有专业的英语、韩语护理团队。除了院内工作以外,团队还经常开展公益义诊活动,国际门诊依托青岛市市立医疗集团,有省市多个医药卫生重点专业、专科作为国际门诊坚强后盾,这些科室的知名专家均在国际门诊坐诊。

  金亨镐告诉记者,在青岛多年,他深深被青岛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所吸引。在他看来,山东自古以来就是孔孟之乡,儒学的发源地,所以感觉这里的人都很淳朴善良,有一种儒学的气质。同时,青岛对外国人和外国文化的包容性,也让国际医生感触颇深。“正是因为这种包容性,我从来没有感到不适应的地方,还找到了归属感。”金亨镐说。

  近年来,国际专家积极联系国际资源,搭建国际人员培养和技术交流平台,实现了国际交流的良性发展。“医学无止境,爱心无国界”,在国际专家们心中,目标就是在青岛把自己学到的医疗知识充分运用到临床上,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服务于更多患者,尤其是有求医困难的国际友人,并且为医学发展贡献一点力量,帮助更多的人拥抱健康,搭建医疗协调沟通的“桥梁”。

  也门医生塔尔

  爱上青岛 还会说“青岛话”

  受中国医生影响来中国求学

  在来中国之前,中国便给塔尔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2005年,塔尔的家人结识了前往也门共和国进行交流的中国医疗队一行,其中一位医生,与他的缘分颇深。“当时我19岁,高中毕业。在和这位医生交流的过程中,这位医生给我讲述了中国的情况,我就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塔尔告诉记者。于是,在对自己的人生作规划时,塔尔毅然选择了前往中国学医。

  2005年,塔尔乘上了前往中国的飞机,去往了北京。而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塔尔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了中文。语言、沟通的障碍解决后,塔尔又去往辽宁省沈阳市,在中国医科大学正式开启了自己在医疗方面的“求学之旅”。

  “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我完成了系统的学习。”在中国医科大学,塔尔完成了自己本科、硕博连读阶段的求学时光。博士毕业的塔尔留在了中国,在沈阳参加工作并工作了一年的时间。

  来青工作成为“洋大夫”

  到了2021年,离开沈阳的塔尔应聘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的工作,并且顺利通过。“非常喜欢青岛,自然禀赋优越、经济非常发达、人文环境丰沃。”来到青岛的塔尔,除了负责日常的诊治工作,还常常去往滨海学院,为那里的学生们授课。“因为是外籍医生,所以经常负责外国患者的诊疗。而平时,更多的是给咱们青岛的老百姓看病。”从“留学生”到“洋大夫”,塔尔对于自己的身份转变很满意,而在这个身份转变的过程当中,有许多的故事让他印象深刻。

  “这里的老百姓淳朴、真诚,我的第一个患者,我至今难忘。”在刚刚来到青岛、在滨海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时,塔尔便接诊了青岛本地的一位患者。“这是一名中年男子,应该就是附近的村民。”因为患者对于就医程序不了解,塔尔就带着他去拿药、取报告,在出院时,塔尔还为他打了车。“在最后上车时,他突然哭了,不断地对我表示着感谢,这让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有成就感。”

  “我老婆也是也门的,现在跟着我一起在青岛。我们的孩子今年3岁了,他们很喜欢在青岛的生活。”在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附近的海军公园散步看海、大珠山景区爬山赏花……两年的青岛生活,也让塔尔养成了新的生活习惯,甚至还会偶尔说上两句颇为地道的“青岛话”。记者注意到,在交谈的过程中,塔尔也没有怠慢前来就医的患者。“很细致、很热情,是个好大夫。”从青海而来、在青岛发展的患者马先生对塔尔连连地称赞。“我是上个周来治疗的,今天是过来复查,塔尔大夫不仅医术高明,对患者也非常热情。”马先生说。

  而说到对于未来的打算,塔尔表示,如果条件允许,他会选择继续留在中国、留在青岛。“即使不能留在中国,以后回到了也门,我也会用所学所会去造福患者。”塔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