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一个民族的传承与脊梁

青岛早报 2023年02月09日 周洁

  2022年,我完成了一本小说《苍耳2》。创作期间,也读过不老少的国内外其他作家前辈的书,作为营养。

  麦家老师的《人生海海》,季羡林老师的《一生自在》,重温了莫泊桑和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集……但是特别想分享的一本书,是连谏老师2022年的新作《迁徙的人》。

  我从来不敢说,自己能读懂一个作者的本意。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从年轻时候,我一直安慰自己:读明白,读不明白,总会明白。

  对于《迁徙的人》,我也是这样的心态。

  我喜欢连谏老师的作品,这种喜欢,是一种习惯,她是一位影响我很深的作家,我喜欢她文字里那种韧劲和生命力,那是一种很难用语言来解析的语感,就如她的人,豁达通透。所以,你看她书里描写的人物,总觉得是自己身边的人。

  连谏老师之前的作品,在我看来,多立足于当下,为时代立言。你可以从每个人的身上,读到我们生活之中的所遇和困境。

  但《迁徙的人》,让我感受到了连谏老师开始向追着时代溯流而上,这是一部立足于大约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篇章。

  而她,驾驭这匹时代的瘦马旧车,竟一如既往地让人觉得舒服、熟悉,甚至说是自在。

  故事里,虽然有最终做到了师长的大人物,但是,在我看来,这依旧是小人物的一生。

  小人物,立在了大时代的背景之下的故事。

  女主金送子,在那个婚姻不能自主的旧时代,爱上了邻村的德生,两人相约私奔的时候,遭遇了洪水。

  从此,天人永隔。

  这场洪水,你可以说是自然的灾害,也可以说是命运逆流的初端。

  抗日的大背景之下,人们挣扎在生存的边缘。

  没有刻意的讴歌,也没有诡谲的风云,只是写着老百姓的日子,餐桌上的饭菜,村头的老狗。

  但是,你知道,命运在勒住每个人的脖子。

  因为对这本书的偏爱,我尽可能隐去所有可能剧透的东西,因为我觉得好故事,值得被拿在手中,细细去读,而不是听别人将自己所得到的,讲述给你去听。

  故事的结尾,是我没有想到的。

  我觉得一个好的作者,她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活的,而不单单是男女主角。

  我最唏嘘的莫过于那个叫白丽丽的女配和她青梅竹马的恋人,幸福本来可以就在眼前了。

  幸福就碎了。

  它碎得突然,却又碎得那么理所当然。

  它是黑色的幽默?不!它应该是连谏老师独特的灰色幽默。

  合上书的时候,我忍不住去“骚扰”连谏老师。我说,我终于体会了读者说要给我寄刀片的感觉,因为我也想给你寄刀片。

  但是,我知道,一个好的作者,她笔下的人物,从活在书里那一刻,就有了各自的命运。这种命运,不是作者可以人为控制的。

  他们有自己的性格,必然有自己应有的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

  2023年,打开了新的篇章,我们之所以如此体悟到时代洪流,大约这三年来,我们也被时代洪流荡涤过了。

  新的读书计划从刘慈欣老师的《三体》开始,除夕那天,我读了一半。

  书籍,对于我们作者来说,不仅是安身立命的,更多的是一种分享,一种传达,一种表述。

  本版整理、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