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东到海》主创团队合影。
久违的青岛吕剧即将再度唱响。2月8日,原创现代吕剧《百川东到海》排练启动仪式在市歌舞剧院排练厅举行,该剧由青岛演艺集团出品,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排演出,是青岛市委宣传部精品创作重点扶持项目。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吕剧在青岛已很久没有新剧排演,这次现代剧目《百川东到海》启动排练,无疑将让青岛吕剧这一曾经风靡一时的舞台艺术焕发出全新活力。
实力班底 打造“交响化的吕剧”
现代吕剧《百川东到海》主创阵容强大,邀请了国内、省内一流团队进行创作:著名导演李利宏担任导演,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青年剧作家高志娟担任编剧,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马俊担任作曲、配器,青年作曲家刘俊亮担任唱腔设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刘鹏担任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师杨庆锦担任灯光设计,服装设计师吴祉成担任服装设计,特邀山东吕剧十大名家、国家一级演员荆延国和青岛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山东吕剧十大名家史萍担纲主演。
《百川东到海》根据郑欣同名小说改编,这部40万字的长篇力作以1919—1949年这段时间为历史背景,用人物的生活经历串起繁杂的历史事件,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英雄儿女历尽艰难,迎来革命胜利曙光开始崭新生活的故事。
“小说为体,戏剧致用,故事为王,人物为峰。”导演李利宏用十六个字概括了这次创作现代吕剧《百川东到海》的剧构方针。他表示,此次创作以小说《百川东到海》作为这部剧的文学母本,把小说的文本浓缩为两小时的舞台艺术呈现,对于主创团队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从中筛选出具有戏曲艺术表现力同时兼具故事性与完整性的篇章进行改编,做到既尊重原著又要兼顾戏曲创作规律。在这40多万字的文学海洋里孕育出‘属于青岛,更属于时代的吕剧舞台艺术作品’。”此外,现代吕剧《百川东到海》还将借助歌舞剧院交响乐队的资源优势,将交响乐融入吕剧伴奏,打造“交响化的吕剧”。
编剧高志娟也对这一作品寄予了极高的期待,“这是一部具有宏大历史背景的文学作品,虽然因为戏曲演出的体量,我们只能截取其中的一部分予以呈现,但我更期待通过这一小的篇章窥见时代的进程,以此讲好青岛人的家国情怀。”据高志娟透露,她曾观演过青岛歌舞剧院排演的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当时就对这一主创团队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也为我此次编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打磨剧本,据高志娟透露,她自去年8月接到创作任务至今,只在春节期间休息了两天。
舞美设计刘鹏则期待吕剧《百川东到海》能够向戏曲的现代性和当代性发起冲击。“跟李利宏导演合作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让人激动的创作过程,相信这次也是一样的。”他表示,该剧的舞台空间计划在青岛市歌舞剧院的基础上延续青岛吕剧根脉,守正创新,将传统变得更时尚。
再登舞台
展现青岛人家国情怀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戏曲。吕剧作为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名“化装扬琴”“琴戏”,是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坐腔扬琴)发展演变而来的,于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并在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紧随其后于1960年成立的青岛吕剧团也是红极一时的演出院团,但因各种原因,在青岛本土有着60多年发展历史的吕剧一直未能有新排剧目搬上舞台。
“现代吕剧《百川东到海》是青岛市歌舞剧院继舞剧《红高粱》、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国·家》之后,集全院之力创作的又一部精品剧目。创排现代吕剧《百川东到海》一方面是弘扬革命文化,学习和传承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和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深刻揭示了经过浴血奋斗和巨大牺牲,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中流砥柱的历史规律和历史必然。”在青岛歌舞剧院董事长白洁看来,排演吕剧《百川东到海》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吕剧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青岛吕剧有着6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更好地将吕剧艺术传承发展,打造具有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特色的吕剧作品。”
此次担纲主演的两位吕剧艺术家荆延国、史萍皆为山东吕剧十大名家,能够在青岛舞台上再度唱响现代吕剧,可谓是“期盼已久”。“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吕剧在青岛极受欢迎,在表演中,吕剧善于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群众语言作为剧词,并以此来塑造人物形象,就像是老朋友、老街坊碰面时随意拉上几句的家长里短。”回忆起吕剧曾经红火的演出盛况,史萍告诉记者,当时在剧场里一天演出三四场是常有的事,不少戏迷朋友为了抢票,甚至还拿着马扎守在售票口,“相信这一出久违了的现代吕剧《百川东到海》,能够唤起戏迷朋友的观演热情。”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