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

2023年我市将提升24条重点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加快40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青岛早报 2022年12月30日 杨博文 刘世杰

奇瑞汽车青岛分公司超级工厂。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摄

  要干啥

  报告摘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青岛市将在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持续用力。打好“新制造”建链强链、“新服务”融合提升、“新园区”释能增效、“新项目”持续扩量“四场硬仗”,持续提升24条重点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加快40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增强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加快澳柯玛智能家电产业园、奇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青啤精酿啤酒生产基地等40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企业倍增计划,实施定制化扶持政策,加快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和效益倍增。

  ●力争15个园区全部挂牌运营

  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精密仪器仪表、通用航空、氢能与储能等新兴产业规模,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持续深化“5个1”机制,高标准做好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建设和产业规划,做大产业基金规模,力争15个园区全部挂牌运营。

  ●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积极抢占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海洋物联网、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等领域发展新赛道,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布局建设创新应用实验室、场景应用实验室,鼓励市属企业建设未来产业创新中心。支持“观澜号”海洋科学卫星等重大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国家现代服务经济中心

  加快建设国家现代服务经济中心。深化数字人民币、养老理财等金融试点。进一步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重。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培育壮大骨干物流企业,增开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加快推进“齐鲁号”上合欧亚经贸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怎么干

  专家解读

  做大做强产业的目标精准

  市委党校管理学部副主任、教授 金花

  2022年是青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关键期。金花认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实体经济克服巨大困难,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国际国内不稳定因素导致的市场风险,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初见成效。

  实体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城市成长的根基,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城市无立市之本。青岛蝉联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十强,不仅再一次证明青岛发展实体经济的优势与基础,也进一步明晰了青岛实体经济发展的格局和路径。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高、制造业发展的特色也愈加突出。

  做大做强产业的目标精准。集聚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平台优势,为强力发展大产业提供基础。卡奥斯、海信、中车等都是青岛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2022年,这些产业瞄准行业引领、技术引领、优势引领,在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做大做强产业优势、夯实产业发展优势等方面加快进程,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在强链、补链、延链等下功夫,真正实现产业大跨越、大迈进。

  2022年全市大项目招引业绩显著,体现着项目规模大、质量好、技术强、见效快、带动性强等特征,如总投资81亿元的京东方移动显示模组制造工厂;总投资160亿元的融合光电显示新材料项目顺利投产;歌尔微电子智能传感器生产基地全面达产;世界500强医药企业阿斯利康区域总部投入运营等,同时,也显示着青岛作为先进制造业之都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集群化是青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2年,青岛市实体经济集群化发展成效显著,在“5个1”机制下,企业卡位入链、产业进园建群,以及在“链长制”引导下,不仅一大批低效率片区得到改善,而且一批以高质量、特色化、智能化的产业园区开工建设,加快全市产业园区高质量进程,如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等园区。同时,链主企业也在发展中,积极发挥带动作用,持续整合产业链资源,引进更多配套企业落户发展,产业链已初见成效。

  干成啥

  代表委员说

  做大做强人工智能产业

  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高凌燕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人工智能产业是足以影响千行百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2022年4月,青岛将人工智能产业确定为重点布局的24条产业链之一,同时《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台,清晰了未来3年青岛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布局方向。”高凌燕说。

  “创新奇智是青岛2022年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有幸能为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声,为实体经济赋能和发展作出贡献。”高凌燕表示,青岛市应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链和青岛优势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需求,加大人工智能企业的惠企政策,对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政策,提升对人工智能企业各类优惠政策的实施力度。建立更加完善而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提升对人工智能企业的引进力度,形成聚集效应,对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制定明确的帮扶政策。鼓励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孵化器。出台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相关政策,鼓励实体企业积极参与实施数字化技术改造。

  “加大人工智能人才的吸引力度,在领军人才、高级职称、子女就学、人才住房等方面开辟人工智能人才的绿色通道,筑巢引凤。”高凌燕建议每年在领军人才项目、高级职称评定给予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龙头企业至少一个名额。建立人工智能人才实训基地,通过头部企业与青岛当地高校合作培养的新模式,培养一大批实操性人工智能人才。

  “加强对国有人工智能产品的支持力度,出台政策鼓励支持青岛企业优先使用国有人工智能产品。推进国企民企深度合作,在国资国企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适当引入优质民营企业力量,将民营企业的创新技术和产业服务经验注入到国企业务流程中,双方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支撑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凌燕表示,建议成立科技专项资金或者课题项目,支持人工智能企业揭榜挂帅,优先推荐人工智能企业参与国家部委重点科技、科研项目申报。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博文 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