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比赛“换马甲” 监管也要“上手段”

青岛早报 2022年12月12日 王学义

扫码加入观天下周刊读者群,畅聊国内外大事。

  本报评论员 王学义

  “‘萤火之夏’北京自然研学营”“航天云端科技嘉年华”“思维挑战冬令营”……如果不是业内人士或“鸡娃”家长,一般人不会知道这些活动背后还有奥数的门道,也弄不清这些“马甲”到底指向哪项奥数比赛。在“禁赛令”“双减”等政策背景下,小学奥数比赛的举办方式和隐秘程度大大升级。

  为了逃避监管,奥数比赛换上新“马甲”。从报道可见,活动举办方耍了一系列把戏。比如,“‘萤火之夏’北京自然研学营”实质为知名奥赛品牌“迎春杯”,但其举办方对外公布的活动日程是:“走进自然遗产,体悟自然的鬼斧神工”“对话神奇物种,感受自然魅力”等。从其中任何一个字,都看不出奥数或者考试来,文件也没有任何落款。只有加群之后,才能看到活动的实质。

  隐秘生意的背后,是惊人的利润。以“‘萤火之夏’北京自然研学营”为例,一次报名参与活动总人数约为3000人,3天时间主办方获利超过900万元。与之关联甚密的培训机构,也能从中获取巨额利益。在相关考试中,命题者和开班者往往是同一人,充斥着暗箱操作,几乎沦为变相地花钱买奖。这样的奥数比赛,既见不得光又乱象丛生,家长们为何还趋之若鹜呢?

  奥数比赛与学校招生存在利益链条,是重要原因。自2018年以来,教育部持续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努力斩断这一利益链条。2020年后要求全面实行公办与民办同步招生,明确小学竞赛将不再在小升初中派上用场。然而,在国家三令五申之下,仍有一些地方存在小升初“密考”,仍将比赛证书作为衡量指标。再加上部分培训机构人为制造焦虑,使得众多家长裹挟其中。

  必须提高监管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彻底斩断利益链条。根本之策,就是斩断奥数比赛与学校招生之间的链条,严肃问责存在违规行为的学校。最近,教育部发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对违规组织培训与竞赛的重罚制度,对“校外培训机构擅自组织或者参与组织面向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的社会性竞赛活动”,“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这是着力治理供给端,但与比赛所带来暴利相比,处罚金额恐难形成威慑力。只有罚出痛感,才能使其敬畏红线,不敢越雷池一步。

  家长也要保持理智,打破对奥数的迷信。已有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众多专家指出,奥数并不适合大多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