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了解更多详情
早报11月28日讯 11月28日,《青岛市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这是我市首次从校地融合的全局谋划高等教育未来发展。
力争在青高校超32所
按照行动计划,到2025年,高校与地方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健全,交流合作平台更加丰富,学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向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契合,高校重大项目建设及运行成效更加显著,在青高校及科教机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校地融合水平有效增强,初步形成“需求导向、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联合育人”的具有青岛特色的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格局。
我市现有高校29所,引进的高等教育机构24所。高校中,从学历来分,本科16所,专科12所,成教1所。截至2021年底,在青高校及高等教育机构全日制专本研在校生45.72万人,其中高等教育机构在校全日制研究生2224人。按照行动计划,到2025年,力争在青高校(含校区)总数超过32所,全日制在校生总数超过47万人。
提升高校服务能力
行动计划设立了三个重点任务:实施平台机制建设工程,提升高校服务能力;实施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建设工程,提高高校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实施高校重点项目建设工程,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我市将创建集“高教成果展示、创新人才引育、技术转移转化、专家智库建设”于一体的青岛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务中心,集聚发挥在青高校、高等教育机构及国内外高校的资源优势,常态化开展产学研对接和社会服务活动。鼓励高校与区(市)、企业共建院系、专业。支持在青高校积极融入城市产业布局,通过设立服务青岛办公室、创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大学科技园、创建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打造卓越工程师教育实践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方式,搭建校地“全面合作、联合创新、协同育人”的新平台新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围绕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通过资金补助等方式,面向在青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重点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群),推动与青岛辖区内500家以上企业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关系,保障在青高校每年50000名以上优秀毕业生留青就业发展。依托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群),紧扣青岛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创建10个左右校企协同创新联合体,10个左右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10个左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支持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卓越工程师培育。支持高校增设“急需紧缺”专业和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新兴专业。
加快推动康复大学去“筹”招生,拓展在青高校办学空间,推动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二期、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二期、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四期、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期等项目建设和启用;加快高等教育机构相关项目建设和运行,激发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青岛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发展中心等创新发展活力,发挥好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发展联盟的平台作用,促进在青高等教育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赵黎)
/ 相关新闻 /
岛城发布“求贤榜”
我市出台事业单位急需专业和人才目录 符合条件者参与公开招聘可享优惠政策
早报11月28日讯 日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聚焦“六个城市”建设任务,瞄准重点产业项目、重点行业紧缺急需人才需求,创新采取分级分类分行业的方式,出台《2023年度青岛市事业单位紧缺急需专业目录和人才目录》。同时,聚焦我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计划人才资源需求,首次建立《青岛市基础教育紧缺急需人才目录》,以加大基础教育优质人才供给力度。
《2023年度青岛市事业单位紧缺急需专业目录和人才目录》显示,市级事业单位紧缺急需本科、研究生专业139个,其中卫生类47个、高职教育类34个、其他行业类58个。各区市事业单位紧缺急需本科、研究生专业248个,其中卫生类在各区市紧缺中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教育类涉及人工智能、信息与科学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
2023年度青岛市基础教育紧缺急需人才包括:一、师范类高校高技能毕业生。要求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师范类高校学生(毕业年级)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二、师范类高校优秀毕业生。要求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应届优秀硕士毕业生。三、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指导教师。要求曾获得全国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取得铜牌及以上成绩。
记者了解到,对纳入《2023年度青岛市事业单位紧缺急需专业目录和人才目录》和《青岛市基础教育紧缺急需人才目录》两类目录范围的专业人才,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可以采取降低开考比例、免笔试,直接考察、考核等方式确定拟聘用人员,最大限度提高人才招引质效。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