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虹汝 资料照片
臧虹汝是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水务有限公司职工,也是山东省道德模范“助学奶奶”耿秋萍的孙女。为信守家族代代传承的“助学嘱托”及厚德善行的家风,她以行践诺、爱心助学14年,联系200余名社会爱心人士,筹集近10万元爱心善款,资助困难学生460多人次,成为三代助学故事的续写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诚信文化。近日,臧虹汝获评第127期“山东好人”。
传承家风续写爱心故事
助人为乐是一种品质,当这种品质被一代一代传承,就形成了一种家风,而臧虹汝正是沐浴着这种家风成长起来的。她是山东省首届文明家庭、青岛市“关心下一代示范家庭”、青岛市“最美热心公益家庭”臧兴望和耿秋萍家庭的一员,为了“助困难学子圆求学梦”的承诺,父辈们接续资助贫困失学儿童三十一载的故事在感动无数人的同时,也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小时候,我就经常听家里人讲爷爷奶奶以及我父亲那些助人为乐、守诺重信的故事,这种助人精神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长大后,我跟着家人去偏远山村的学校走访看望家境贫困的孩子,见证了许多感人的场景。我曾和奶奶说自己长大了也要帮那些家境贫困的孩子们上学。”臧虹汝说。
2008年考入大学后,臧虹汝正式当起了长辈们的助手,利用寒暑假干起了具体助学工作:管理100余份困难学生档案,组织资助人与受助学生沟通交流,匹配发放助学金等等,这一坚守就是14年。
臧虹汝表示,2019年以来,她和父亲共同扛起了“耿秋萍爱心工作室”这面爱心旗帜,联系了200余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累计筹集到近10万元爱心善款,资助了困难学生460多人次。“最高兴的就是看到入档困难学生结对率100%、助学金发放率100%、回访爱心人士满意度100%的帮扶成果。”在臧虹汝看来,这是父辈们的嘱托,好事一定得办好。
为助学瞒着家人推迟手术
“只要咱家还能挤出一分钱,捐资助学这事儿就不能停。”这是爷爷臧兴望去世前对家人们的深深嘱托。为了那份厚重的嘱托,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和人生价值,更为了那些渴望求学的孩子,臧虹汝毅然投身助学事业。
做好困难学生的信息收集、动态认定,是工作室开展精准帮扶、赢得群众信任的基础,更是难点。由于涉及的学校很多、学生家庭情况复杂,为了赶在9月开学季来临前收集好、调整好、认定好困难学生的底数和诉求,从每年7月份开始,臧虹汝就开始利用休息时间马不停蹄地对近百名学生的现状进行摸底、核实、统计、制表、匹配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经常一干就从白天到黑夜,在单位里忙顾不上,她就在晚上加班加点。
2021年10月,臧虹汝所负责的助学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大半,刚松了一口气,她却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她瞒着父母到医院做了检查,医生指着检查报告上“乳腺实性占位4A”的提示,严肃地告诉她有恶性肿瘤的可能,要求她马上住院手术治疗。“当时我心里想的是,再给我点时间把今年助学的事忙完,这样就不会耽误今年助学金的发放了。”于是,在与丈夫商量后,手术时间被她硬生生推迟了一个月。当得知病理结果排除肿瘤的消息时,丈夫怪她不知道害怕,这时她才亮出了藏在手机备忘录里对丈夫的一条条叮嘱:有关于孩子的,有关于老人的,更多的是关于助学的。“其实我也害怕,但只有忙完助学的事我才能安心治病。”臧虹汝说。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百余次
一个人单独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带动、带领一群人共同去做好事。臧虹汝是“定格时光·收藏记忆”爱心义拍志愿服务团队发起人之一,带领团队用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照片,为近千名乡村老人送去精神慰藉;她也是“小水滴公益课堂”志愿服务项目发起人,进校园、入企业、踏社区,创新环保公益宣传;她还是水务公司巾帼建功团队一员,带动公司党员、志愿者走进杨家山里等乡村,真情守护万家水质安全……
近年来,臧虹汝参与过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活动百余次,足迹遍布西海岸新区10多个镇街,带动近万人关注、参与公益行动,直接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谈到未来的打算,臧虹汝表示,她的心愿就是继续信守家庭代代相传的“爱心诺言”,不仅把家人接续助学三十一载的故事续写下去,还要把这个故事写好、讲好。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