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他们是患者的“医靠”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用仁心书写担当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青岛早报 2022年08月19日 徐小钦 崔晓青

  用行动诠释了拼搏与坚强,用专业升华了责任与担当。这就是你们,用辛勤汗水顶起疾病防控坚强有力的脊梁。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探访“好医生”,展现他们的风采。

  杨嵘:破局之势 守护有声梦

  杨嵘,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在工作中,他始终秉持敢为人先、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精神,从耳鼻喉常见病,到睡眠障碍疾病,到成因复杂的眩晕疾病,一次次实现着自我医术的突破,致力打造青岛北部地区的听力医学和眩晕诊疗中心。

  杨嵘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为临床诊治与研究重点,其中特色专长为耳外科及耳源性眩晕疾病、呼吸睡眠障碍(鼾症)疾病的诊断及综合治疗。他负责组建成立了青岛首家眩晕耳鸣中心及睡眠障碍中心,现发展为听觉医学和眩晕诊疗中心、睡眠医学中心。

  中心对各类周围性眩晕、耳聋、耳鸣疾病进行标准化诊断与个体化治疗,并在青岛市率先开展了眩晕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眩晕康复训练;同步开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变根治与听力重建手术,进行系统听力学评估和听力康复治疗;对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丰富,可同步开展鼻腔、咽腔等多平面部位治疗鼾症的微创手术,显著提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极大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开展了大量鼻内镜外科技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率先开展鼻内镜下中鼻甲微整形技术,此技术对于改善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优秀学科带头人,杨嵘带领团队不断进步,积极响应“双招双引”政策,将省级专家引进医院,共同开展“汇爱助听”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及头颈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着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的知名度。

  耳鼻喉科并不是市民普遍认为的小科,它包含耳科、鼻科、咽喉科和头颈科四大主科,涵盖内科疾病和外科手术,有极为凶险的喉梗阻、鼻出血,也有复杂的眩晕、耳鸣疾病,还有困扰大众的过敏性鼻炎、真菌性外耳道炎,发病率极高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鼻窦炎、儿童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等。杨嵘在耳鼻喉领域已经耕耘了27年,他从不把耳鼻喉科的疾病当小病,他认为患者因病求医必已受其害,切实为患者解除病患才是为医之本。

  自2016年杨嵘来到三医后,带领科室奋发图强,兢兢业业,在耳鼻喉科基础上组建了睡眠障碍中心,在鼾症治疗方面颇有建树;科室还专门成立眩晕诊治病房,对外周性眩晕进行综合治疗,在耳鼻喉领域赢得了病人的口碑。科室下一步将会在老年性聋方向进一步研究,开展老年性听力筛查,并探讨老年性聋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董维浩:他是生死边缘的守护者

  走近重症医学科,一股凝重的感觉扑面而来。在这里,最能体会到生与死的界限。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建科8年来,秉承为各种疑难危重及复杂手术后病人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的服务宗旨,承受了无数生命之重,不断发展和壮大。这离不开科主任董维浩团队的努力与付出,他长期从事急危重症疾病的诊治,尤其对于ARDS、脓毒症等疾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2008年5月他曾赴汶川参与抗震救灾医疗救治,荣获三等功。2020年10月12日,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定点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董维浩作为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救治患者的医生,坚守岗位,忠于职守。

  “通过医生这项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董维浩第一天成为一名医生时所立下的誓言。重症医学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ICU,是医院里最辛苦的科室之一,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精神压力大,每天的工作都要紧绷着一根弦。进入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大都是急危重者,抢救机会稍纵即逝,在这里能够更加体会到责任之重,重于泰山,重症医学科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敏锐的判断力、果断的决策力,该出手时就出手。

  建科8年以来,董维浩带领科室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科室平均每年收治500-600余例急危重症患者,包括多发伤、ARDS、急性重症胰腺炎、脓毒症等极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90%以上。无论是设备配置还是技术开展、救治能力等软硬件方面已经完全达到了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质控要求,如支气管镜的应用、床旁超声、血浆置换、人工肝等技术已经走在了国内前列,得到了市内外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这个年轻学科的组建与成长,见证了医院的发展和壮大。站在新的起点上,重症医学科主任董维浩褪去了创业之初的青涩,但他依然不敢说自己“游刃有余”,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为座右铭,激励自己和全科成员在工作中时刻不能松懈,力求走近患者,成为他们真正的“医靠”!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徐小钦 通讯员 崔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