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得“布”防 炎夏烧烤有讲究

青岛早报 2022年07月05日

  烤羊肉串、毛豆、啤酒……炎热夏天撸串“三件套”好不惬意,有的人还格外喜欢烤肉串外焦里嫩,火候越轻口感越好。殊不知,未熟透的肉串可能会传播“布病”。近年来,不乏外市的一些病例出现布鲁氏菌感染,那能让人、畜共患的布病到底是什么来头?这种病不仅一般的群众不了解,绝大多数的临床医生亦了解不深,常常导致误诊误治,延误病情。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特别在此炎热夏季提醒,“布病”——你“布”能不知道。

  被称为“怪病”易误诊误治

  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专家介绍,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一般细菌会被人体的免疫细胞攻击、消灭,而布氏杆菌能躲到人体自身的细胞内,从而躲避免疫细胞攻击,导致持续的感染。它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规定的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

  布鲁氏菌的贮存宿主为羊、牛、猪等60多种动物,其中羊、牛、猪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马、骆驼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在我市,羊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牛。

  从传播途径来看,布鲁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含有布鲁氏菌的各种污染物及食物均可成为传播媒介,主要有病畜流产物、病畜的乳、肉、内脏,以及被布鲁氏菌污染的皮毛、水、土壤、尘埃等。

  易感人群要留意典型症状

  布病发病有明显的职业性,凡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农民、牧民、兽医、皮毛和乳、肉加工人员感染率比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因饮用生鲜奶和食用羊、牛等产品患病的比例有所上升。

  在我国,布鲁氏菌病1993年全国新发病例数仅有326例,但上世纪90年代后出现反弹,并在2000年后发病数快速上升。2014年全国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例高达57222例,较1993年增长接近175倍。随着疾病防控的加强,近几年的发病数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很高的水平。

  发热、多汗、乏力、骨关节和肌肉酸痛、神经痛等是布病的常见症状。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多汗是布病患者主要症状之一,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关节疼痛多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病程在3个月内为急性感染,3个月—6个月为亚急性感染,6个月以上为慢性感染。

  值得一提的是,布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而且无特异性,因此容易引起误诊误治。患者可能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睾丸炎、肝炎、风湿热等各种疾病。有数据显示,急性布鲁氏菌病误诊率接近三分之一,而慢性布鲁氏菌病误诊率接近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