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所”典出于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 “定是常住,便成方所”。而今的方所,是一个涵盖了图书、美学生活、植物、衣饰设计、展览空间、文化讲座与人文咖啡等的城市文化空间,今年迎来十周年庆典,方所青岛店也以特色主题书展的形式呈现出本土阅读特色和喜好。
据介绍,此次“方所线”的选书以历年方所的年度主题为坐标,十年之间的年度主题分别是:诗歌、城市与文化、家、传奇、创造再创造、人本设计、中国的世界、时尚、时间的对话、诗意的复兴以及诗与存在。以书纪年的形式,梳理城市人在工作之余对于精神生活的探索、发现、重拾。我们不妨寻着这等“一年一书”的纪年方式,补足自己的阅读文本。
《徐冰:思想与方法》
■徐冰/湖南美术出版社
我们沉醉于过去,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爱越来越深,我们恋羡于汉服的雍容华贵,我们陶醉于书画的缥缈意境,我们沉迷于中国风,却与现实脱离。当代的中国风究竟是什么样子?徐冰、沈伟、陈丹青、刘小东等人用自己的天才在世界舞台上塑造、展示当代中国的中国风,在你未曾关注不曾知道的舞台上,用被网络束缚的你,可能很久没有去品味过的现实生活,创造、创造、再创造。
《别想摆脱书》
■让-菲利浦·德·托纳克 (编)/广西师大出版社
每次阅读显然都在修改书本身,就如我们所经历的事件。一本伟大的书永远活着,和我们一起成长衰老,但从不会死去。时间会滋养、修改它。那些无意义的书,则从历史的一边掠过,就此消失。
《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郭建龙/天地出版社
这是一部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两千年的文明交流史,也是一部中国视角下的丝绸之路形成、兴盛、演变和衰落的宏大历史。作者通过对一个个历史人物的生动介绍以及细致入微的史料挖掘,再现了传奇的丝绸之路上发生过的伟大故事。这些内容能够指引我们在当下重新认识它,并继续指引我们在未来与世界应该怎样连结。
方所青岛店推出的特色主题书展
。
方所供图
《雷声与蝉鸣》
■也斯/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1年11月,在方所广州店的玻璃门上,诗人也斯赠语:“但愿回到更多诗歌朗读的年代:‘随风合唱中隐晦了的抒情需要另外的聆听。 ’”
《雷声与蝉鸣》是中国香港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学者梁秉钧(也斯)创作的第一本诗集,书中收录了他16岁至28岁的作品,清丽睿智,被认为是现代华文诗坛的经典之作。
“也斯的声音,究竟近雷声或近蝉鸣,如果一定要在两者之间拣择,他的声音会近乎蝉鸣,尖锐及坚持不绝。 ”
《我们仨》
■杨绛/北京三联出版社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时间简史(插图本)》
■史蒂芬·霍金/湖南科技出版社
对于宇宙、时间和空间的认知,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时间简史》作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史蒂芬·霍金在书里提出的一些关于宇宙的前沿知识,也使后来宇宙观测技术得到了快速的进展。插图版也更形象、有趣地描述了这些难懂的原理。
《城市的精神 : 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修订本)》
■贝淡宁、艾维纳/重庆出版社
两位哲学家用聊天的方式考察了世界最具吸引力的九大城市,探究“如何在都市中寻找归属感? ”从不同的切入点,让读者多角度地了解各个城市,读懂每座城市属于自己的独特气息。
《深泽直人》
■深泽直人/浙江人民出版社
深泽直人作为MUJI的灵魂人物,他的“无意识设计”,让物品以最自然、和谐、舒服的方式走进生活。本书全面深入地介绍其设计作品、设计理念,并收录了由设计师亲自整理的未发表过的设计手稿。
《时装的自白》
■帕梅拉·戈布林 著 扬勒让德尔绘/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以对话的形式,再现了那些著名的时装设计大师关于对时尚的理解,设计的灵感来源,丰富的生活趣事。
《诗歌手册》
■玛丽·奥利弗/北京联合出版社
玛丽·奥利弗以一名教师的热情、一位诗人六十年写作践行而来的智慧和极好的常识,从声音、意象、诗行、节奏等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首诗是如何写出来的。她讲过去的诗,讲抑扬格,讲十四行诗,也讲现代诗。她告诉我们如何读诗、写诗,为什么读诗、写诗,并用微距为我们分析一首诗为什么了不起,以及作为一个诗人如何锤炼技艺,如何建立写作的纪律。本书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同时又深入到具体的案例分析,集萃了英语诗歌中脍炙人口的名作,逐一细读,对当下汉语诗歌的阅读写作有很大的教益。
/ 特别关注 /
跟人文大师柏杨初学“通鉴”
司马光《资治通鉴》索时而叙,将中国的史书编纂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然以时间为纲,难免诸事混列,遥相隔望,头绪繁杂。故柏杨先生著《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采纪事体,将 《通鉴》1362年的历史,转换成一个个历史故事,完整呈现。再求历史的沿革始末,就有了高屋建瓴之感。日前,东方出版社推出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全十册)精装典藏版,以纪念柏杨先生诞辰101周年。
1920年生于河南开封的柏杨,原名郭定生。作为中国著名当代作家,其作品除被两岸读者熟知的杂文集《丑陋的中国人》和历史著作《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外,还有包括小说、杂文、诗、报告文学、历史著作等一百七十余部作品。其作品风格涉猎广博、文笔犀利、内容深刻。
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资治通鉴》采用编年体,以时间为主轴,按照年、月、日记录历史,能清楚反映出每一桩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为读者带来了明确的时间观念。但局限性也随之而来,由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往往时间跨度大,编年体记载的内容是割裂的,对于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完整面貌便难以把握。所以柏杨在《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中,采用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用连续的、故事的形式,用白话文重述了《资治通鉴》所涵括的历史。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沿用了南宋袁枢著作《通鉴纪事本末》的书名,但它并不是对袁枢原著内容的翻译,《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的文段,取自《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将年号纪年转换为公元纪年,为古地名夹注今日属地,将古官职译为现代称谓,针对历史事件增绘了大量地图。柏杨先生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的编纂,为阅读带来了极大便利。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不单是把古文翻译为现代白话,更是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在客观地记述历史之外,柏杨往往在夹注中注入史学观点和评论,对史实从更宽广的角度做出了独特的观察与评论,表达了他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的领悟与感受。 “中国历史的长河非常壮阔曲折而浩浩荡荡,我在改写的过程中,必须把记录的历史事件仔细‘过’一遍,不仅是读与翻译,还要认真思考,用现代民主的思想来分析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引发的后果,注入我个人的观点,让读者通过读这部书,了解历史、了解什么是封建专制,从中看出统治阶级的心态与权术。司马光先生当年写这部书是写给皇帝大臣看的,而我改写这部白话版是写给今天的老百姓看的,让他们看到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正气,什么是封建专制的压制,以及奸恶之徒的诡诈与伪善,并让读者从中汲取历史教训与人生得益。 ”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