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良友” 渐长成

青岛早报 2021年11月25日

初冬萧瑟,同样令人生发出萧瑟之感的,还有实体书店的业态,而在此时迎来十五周年纪念派对的良友书坊却以 “到灯塔去”为题回望过去,寄语未来。派对设置的五个篇章“记忆的首日封”“书生不自量”“渡到对岸”“青春洒向何方”“蝴蝶与玫瑰”分别对应文学篇、城事篇、艺术篇、美育篇、文娱篇,既梳理着“良友书坊”这一文化地标品牌从图书出版策划到文化空间运营的功能定位,也记录着“播种理想”到“拾伍而行”的一路坚守。

  “漆黑的夜,深沉的夜,

  像是没有信念的心灵。

  航船在茫茫大海里行走,

  它前面是黑压压的路程,

  只有那灯塔闪烁着光明。 ”

  伐佐夫的《灯塔》寓意希望、引领,对应庆典派对上独立成篇的“青春洒向何方”,更具深意。这一为“少年良友们”特设的主题环节中,一批在书坊长大的孩子以才艺表演、艺术感悟、巡城思考等多个内容的呈现,展现着他们对生活、对美学、对文化的愈发独立与深刻的认知。时间留痕,“少年良友”渐长成。

影响年轻人

  虽然“少年良友计划”在2015年正式启动,但它的构架与设想却是与良友书坊同步的。再做溯源,甚至可以从伍联德先生的未竟之梦开始说起。作为20世纪早期《良友画报》的“童年”,《少年良友》就被寄望于“内容皆手绘之图画,杂以少年德育故事,尽纯以儿童为对象,偏重儿童之教育者”,但遗憾的是,这一杂志生存时间极短,以致念念不忘的他在创办了被称为 “中国出版史上的奇迹”《良友画报》后,英文名称仍沿用了 《少年良友》的“THEYOUNG COMPANION”。

  以 “传承老良友画报出版精神”立身的良友书坊,因此把复兴“少年良友”作为一种“当然”,“当然,最初对少年良友的规划,还不是做一个少年良友俱乐部,而是想要复刊《少年良友》杂志,甚至连杂志架构都做好了。 ”良友书坊负责人冷艳透露说,起步之后的良友书坊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做杂志,但在2015年,由良友书坊运营的青岛文学馆有了独立的空间,做少年良友的梦想重新回来,真正得到实施的时候,它变成了“少年良友俱乐部”。 “当时有一句笑谈,因为青岛文学馆隔壁是市南区老年大学,良友书坊创始人臧杰老师说:‘老年人的工作有人做了,如果有能力影响一个人,我们就影响年轻人吧。 ’从‘影响年轻人’出发,我们希望把良友书坊和青岛文学馆多年着力文学、艺术和城市史研究所积累的学术与人脉资源进行转化,用新的方式方法,为少年良友搭建一个基于良友书坊‘播种理想、再造文化梦’宗旨下的成长‘教育’平台。 ”

  这一“教育”平台,无关变现,也无关课业辅导,这在当下大大小小的实体书店运营中并不多见,“从书到书的抵达”注解了少年良友俱乐部专注于阅读推广这一主旨,“因为良友书坊的发展轨迹便是从做图书出版到做实体书店,因此,少年良友俱乐部首先从青少年阅读推广开始,也就是子项目‘悦读悦美’少年良友阅读推广计划。 ”回想最初,冷艳依然记忆深刻:设置在青岛文学馆三楼的少年专区,以“悦读悦美”的名义召集起第一波少年良友,随后便是几乎动用了整个青岛作家圈资源的“作家领读”版块,包括尤凤伟、郑建华、高建刚三任作协主席在内的三十多位作家为少年良友讲述 “文学与成长”的故事,“想必是一种更具力量的启蒙。 ”

见证成长

  当然,阅读从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关乎视野的开阔,见识的广度,以及思想的表达,所以在少年良友的计划中,有关“阅读”的外延不断拓展着:2017年,“旷野课堂”少年良友感识力提升计划做过天文台观星、樱花树下吟诵、野外食育、福州植物辨识等,首次将孩子们带入大自然的美学田园;在此后,2018年开启“艺术的故事”美学课堂,2019年开启“我和我们的城市”城市人文美学课堂,2020年开启 “文学的种子”文学创作课堂,2021年开启“我和我们的城市”线上课程与城市巡游计划,以及将于2022年推出的少年良友“田野调查”计划……在冷艳看来,时至今日,少年良友俱乐部慢慢“长”成了最初设想的样子,“文学、艺术、城市史,在三个切面上,它自成体系,远离‘培训’;同时这种‘成长’也遵循着从观察、感受、表达、评论,到创造乃至构建的逻辑,换言之,从精准吸收到独立输出,也正是我们对少年良友的期待。 ”

  六年的时间,少年良友招徕了一批愿意追随成长的孩子,并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与变化。冷艳极为动情地说到,少年良友是 “做着做着就愈发认了真、动了情”,这种感受,就是少年良友用成长给的回馈。“当那个升入初中的少年因为在演讲比赛中屡屡提到 ‘我在少年良友俱乐部的时候’,而引发校长要来探究一下良友书坊是个什么神奇地方;当发现随手拍到的在假日书店熙来攘往的打卡潮里安静读书的姑娘,是长大了的少年良友回来了;当虎虎生威的小男生要 ‘教训’挑衅他的伙伴,一句‘你是少年良友的代言人’就能让他放下拳头的时候;当良友书坊周年庆的派对上,少年良友可以跟城市谈谈里院的时候;当被从少年良友‘悦读悦美’沙龙劝退的孩子,又悄悄出现在良友读书会的时候……他们真的带来了那种叫作‘成就感’的东西。 ”

少年良友以形式多样的文学艺术活动丰富参与者的人生体验

组图

独立表达

  在十五周年庆典中,特别为少年良友们设置了“青春洒向何方”环节,这些书坊长大的孩子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即将迎来中考的陈暄默依然是少年良友的积极分子,在与妈妈的对话中谈及杨绛先生的读书语录“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生发出少年老成的质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独立让妈妈深感欣慰;而在城市巡游课堂之后,刚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庞钧文也在这座熟悉且陌生的城市里找到了从未发现过的生活之美,他说,所谓的城市从不仅仅是无数次路过中的又一次重复,它值得你一遍又一遍地“用历史品味文学,用文学丈量城市,用城市浇筑美学”;而在周佳戎的城市设想中,承载历史的里院应该是“我在这边打开门,我的邻居在那头,他或许是我的同学,我的玩伴,我叠一架纸飞机,就能直飞他们家,这才是我想象中里院应该有的生气和生活……”

  正如 “青春洒向何方”这一诘问,充满着对少年良友们的希冀,“希望他们没有被既定的格式框住,做理性的怀疑主义,青春不在某方,而永远追寻无限的可能性。”良友书坊创始人、青岛文学馆馆长臧杰表示。他认为,少年良友的成长和思想独立是最好的纪念。派对上,“少年良友”王宣用自己的思考回应质疑,她说:“艺术是什么?曾有人问过我,学艺术、学文学有什么用?考试也不考。当时我被问住了,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思考过程中,我发现艺术像一台显微镜,让你关注到内心,就像是心理测试有时会用画画的方式来了解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剖析更为真实的自己;同时,艺术又是一台望远镜,让您摆脱柴米油盐、天天围着考分转的日常琐碎,可以看见星空,看见更美、更辽阔的那个世界。 ”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良友书坊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