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六字法”创新求质效

青岛早报 2021年09月29日

自去年以来,青岛市即墨区市场监管局把“放心消费”示范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顺应民心的德政工程和一项惠及万家的民生工程,坚持以变、严、新、优、合、实的“六字工作法”,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实现创建工作与日常监管双促进、双提升。

  ●以“变”字抓提升 创建工作开展初期,为找准症结,选准突破口,坚持刀刃向内,广泛开展三个层次自查:一是开展大讨论活动,找差距寻不足;二是深入征求各类业态、消费者等多方需求和建议,切实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企;三是邀请专家进行“把脉会诊”,针对问题精准“开方”。目前,即墨区已成功培育放心消费示范区11处、示范街36条、示范店221家,创建工作覆盖3500余家商户,创建规模位于全省和全市前列。

  ●以“严”字抓监管 坚持把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作为执法靶向,实行重拳整治,不断肃清市场环境。一是严守安全底线,聚焦漠视群众利益问题,检查学校(幼儿园)食堂450余家次、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1165家次,对3.4万余户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安全摸排。二是严查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各类整治攻坚行动20余次,检查药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249家次、食品业户2635家次;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检测5200余批次、快检6万余批次,累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87起。三是严整突出问题,围绕群众集中反映的预付卡退卡退费、汽车销售服务等问题,开展系统整治提升,取得显著成效,被市局评选为工作典型。

  ●以“新”字转思路 合理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力求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为创建工作引来“源头活水”。一是因地制宜推进创建,不搞“一刀切”,例如:在通济主城区提供驻场式指导服务,在灵山街道主推精品典型,在金口镇开展十佳评选等。二是打造维权新模式,优化 “121+N+公示”投诉举报处置流程,理顺“专号受理、分类处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复核回访”工作链条;建立24处“消费纠纷调解工作站”。三是实施执法文书、案审期限、办案清单、处罚尺度等“四个统一”机制,针对35项种常用法律依据制发“便签卡”;实施消费维权领域“红黑榜”制度,对即墨区27.73万户市场主体信息进行公示。

  ●以“优”字强服务 在强化刚性监管的基础上,引入柔性服务的工作理念,全方位优化消费环境。一是发动3500余家企业注册“放心消费在青岛”系统,健全公示、退出和年审机制,对示范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和长效跟踪。二是针对共性问题,采取“以管代惩,以教代罚”的方式,有效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三是组织开展“五进”活动,打造政府部门、消费者、经营者、社会力量、媒体等“五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格局。

  ●“合”字抓统筹 全面抓好创建力量的整合,实现了“1+1>2”。一是抓好内部整合,组建“放心消费创建工作专班”,实现各项工作同频共振。二是注重点面结合,对一些没有破题的领域,由创建专班协牵头研究推进;对已初具规模的领域,总结复制经验并扩大到整个行业;对创建成熟的领域,强化典型引领,力争全面覆盖。三是重视外部联合,牵头会同28个部门实施市场监管领域联合执法,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检查频次同比压缩三分之一;与检察院、公安局建立了“行刑衔接”和联动机制,倒逼企业自觉履行创建责任。

  ●“实”字正风气 坚持“欲强工作先强队伍”的原则,狠抓队伍作风建设。一是压实工作责任,优化创建工作方案,配套出台涵盖10类创建模式的评价标准;建立包联工作机制,制定“问题排查”和“整改落实”两张清单,由局党组成员带队指导督促创建工作。二是抓实队伍建设,先后修订28项管理制度,确保工作规范有序;以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组织业务轮训,累计培训240余人次,4人次得到省市级表彰。三是夯实党建基础,实现了党建工作和示范创建的双向促进,同步提升。

  下一步,即墨区市场监管局将积极顺应社会消费升级的新趋势和群众对市场监管工作的新要求,积极创新、加压苦干,让服务更有温度,处置更有速度,监管更有力度,真正让群众在不断优化的消费环境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逄文越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