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丛生“名师撞脸”

青岛早报 2021年02月08日

  前几年,保健品虚假宣传乱象备受诟病,随着相关部门的整治,这些问题已经少见。而近两年,似乎此类问题转到了网络教育行业,各类在线教育平台的宣传口号、画面让人感觉似曾相识,各种“教育专家”现身说教,很多“学生及家长”大夸效果神奇,引起了家长的焦虑。近两年来,在线教育“井喷式”发展,但同时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今年1月份,中消协发布的“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点名了“在线教育服务乱象频现”的话题,其中就存在辅导老师资历造假、夸大效果、超期缴费、卷钱跑路等行业乱象。

/ 手段 /

骚扰推销:比你更“熟悉”你的孩子

  以电话推销为主的营销手段让家长不胜其烦。多名受访家长表示,有时甚至一个月能接到近百个在线教育机构的电话轰炸。很多机构打来的营销电话中,能准确说出你孩子的姓名、年龄、年级等。

  “我曾接受过VIPKID在线教育机构的给孩子赠送的一节体验课,体验后觉得不合适孩子,就明确说了不报名,结果对方就隔三差五打电话、发短信问报不报课或赠送体验课,拉黑一个电话还有无数个电话打过来。 ”学生家长王女士说,这种电话持续了大约半年多的时间里,到现在还偶尔会有这家机构的电话打来。“广告吹得天花乱坠,但实际体验很差。 ”李沧区一名小学生家长邹先生曾通过电话营销,给孩子报过英语、编程、思维等在线教育课程,但接连为孩子报名参加了几家机构的课程后发现,上课体验跟广告宣传相去甚远。 ”邹先生说。

“钓鱼”营销:低价课程拴住家长

  “49元33节课,再包邮送教辅材料”“19元20节课,另享受价值499元大礼包”……为抢夺流量和迅速扩大用户规模,不少在线教育机构频频推出超低价课程,甚至我们手机的朋友圈里,也经常出现9.9元10节课,零元免费课等宣传。吸引用户购课后,课程尚未结束就要求续课或预付课程费。

  记者采访一名在线教育的业内人士,他透露,在业内,在线教育和一般的物品营销是完全一样的。“比如之前你在广告中报名了20多元的10节假期课程,我们肯定是想后面长久地稳固住你。 ”这名业内人士说,单说这20多元的课程,性价比还是极高的,但如果把20多元的课当作在线教育的通行标准,那恐怕就要失望了。最后一节课结束往往是在线家长会,其实就是推销寒假正式课和春季课程,用“两天之内下单有课程赠送”、“本价格只限今天”之类的说辞催促着家长尽快下单。

乱象

1

“知名老师”其实是个演员

  今年1月份,同一名“老师”在四家不同在线教育机构“说教”的视频被网友给“抓了现行”,一张拼起来的四联图以及相关视频迅速刷爆朋友圈。视频及图上的内容里,主角均是一名看起来貌似退休教师的女士,但就是这名女士,在猿辅导里是教了一辈子数学的小学数学老师;在作业帮里,她是声称“毁掉孩子的可能就是家长自己”的作业帮直播课宣讲人;在高途课堂里,她又变成了教了40年英语的英语老师;而在清北网校里,她则是一位谈吐优雅的资深教育专家......除此之外,经过网友们不断翻屏爆料,这名“老师”还在抖音持续更新着“灭绝妈妈”的系列视频。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老师”其实是一个广告演员。

  四段“撞脸”的广告,引起了家长们的热烈讨论,今年1月19日,四段广告分别被相关教育机构下架。有媒体报道称,广告中的“老师”就是广告供应商找的演员。而早报记者发现,这已不是在线教育机构在营销方式上引起的第一次争议。此前一家教育机构中,一名中年男子声称是这家机构的专业教师,而在另一家机构中,他又是一个焦虑的家长。

  记者调查发现,去年8月,中消协就发布文章《这些“消费坑”,你避开了吗? 》,其中对在线教育培训行业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统计,主要有以下三大类问题:一是部分培训机构存在售前虚假宣传、虚假承诺现象;二是在培训协议中排除消费者权利、加重消费者责任或者免除自身责任;三是一些培训机构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支付培训费用,消费者因培训质量问题要求退款时,以各种理由拖延、拒绝。

乱象

2

对教师履历进行美化造假

  记者了解到,多数正规在线教育机构的教师身份主要分为主讲老师和辅导老师。按照正常的情况,主讲老师既依靠外聘,也有自主培养,大多具有专业背景,辅导老师则以大学毕业生为主,负责督促学生上课、跟踪上课效果以及辅导课后作业等。但为了吸引用户,一些在线教育机构却进行教师履历“包装”、美化,甚至造假,就如上面“撞脸”广告。

  早在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所有教师需持教师资格证上岗,并且要在培训平台和课程界面的显著位置公示培训人员姓名、照片和教师资格证等信息。但早报记者调查了解到,除了少量正规在线教育机构在网站上全部公示教师的资格证明外,多数机构只有宣传却没有公示证明。

  突出优点、隐藏缺点,是这些机构美化教师的主要方式。“比如,毕业的学校不知名就突出自己有经验,曾带过多少学生,课时数达到多少。经验不足就说自己在学校时成绩很好,再报出一个较高的高考分数。 ”曾在家教辅导平台做过专职教师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机构网站一般不会同步上传毕业证、教师资格证、荣誉证书等真实信息,家长很难辨别真伪。

乱象

3

通过夸大渲染“贩卖焦虑”

  “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 ”“今天补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90%的家长都会犯的错!学习方法是拉开成绩的关键! ”“你不注重孩子XX能力的培养,孩子将来就落后同学一大圈!”“你的孩子已经落后在起跑线上了,不懂来问我! ”“成绩忽高忽低,孩子急做家长的更急! ”……不少在线教育广告背后带有很强的营销目的,用贩卖焦虑的方式来引起家长们注意。

  在很多的体验课、教育广告中,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们,也在说教中侧面鼓吹着一些让家长们很焦虑的言论,把部分孩子的普遍正常行为给夸大渲染,说成一些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加重家长的焦虑。甚至,在猿辅导的某个视频广告中,还出现因为家长不给孩子报辅导课,学生和家长反目成仇,最后家长不得不以给孩子报名来缓解家庭矛盾的内容。

  “我在家长会上就提醒家长们,千万别看这些在线教育的宣传广告,看完后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正处在水深火热中,一定会想赶紧给孩子报各种班。 ”青岛太平路小学的班主任刘老师说,通过平日的家访和交流,他能深切感受到学生家长们在孩子教育上的焦虑感,其中很多是受校外辅导班宣传的影响,有很多的焦虑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但家长们却一时想不明白。所以,他只能在家长会上作这样的提醒,孩子在成长阶段,确实会有各种问题,但多数没有那么严重。

本版撰稿观海新闻

/

青岛早报首席记者孙启孟记者钟尚蕾实习生贾晓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