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礼贤向未来 开启“双校区”时代

青岛九中开办礼贤校区 “院士摇篮”赓续百年学脉为学生发展提供多元路径
青岛晚报 2025年04月22日 董真

青岛晚报2025年04月22日版面

青岛九中在传承与创新中赓续荣光、迈向卓越。学校供图

2025年春天,青岛九中重新开启上海路7号礼贤校区的消息,犹如一颗石子,激活了青岛基础教育的“一池春水”。礼贤校区与九中本部(西海岸新区七星河路559号)将形成“双校区”办学格局,新增300个优质学位,以“统一管理、统筹师资”的模式续写“院士摇篮”的教育传奇。“双校区”驱动的125岁礼贤焕发新活力,岛城更多优秀学子将“从礼贤向未来”,奔向闪耀的梦想和远方。

重启老校区

百年礼贤奏响新乐章

坐落于青岛“百年学街”的上海路7号,曾是这所江北名校“梦开始的地方”。如今它以全新姿态重启,历史的余韵与时代的强音交织共鸣,奏响百年礼贤的崭新乐章。

青岛九中的历史可追溯至1900年由德国人卫礼贤创办的礼贤学院。作为青岛近代史上第一所中学,这所学校“名重齐鲁学界”,是山东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和省级规范化学校。在1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青岛九中培养出了以王大珩等八位院士为代表的众多优秀人才,素有“学在九中,院士摇篮”的美誉。

近年来,青岛九中深入挖掘礼贤文化和院士精神,秉持“全面多元,身心两健,理工见长,创新卓远”的办学理念,以理工教育、科技教育、外语教育为办学特色,致力于打造蓬勃生长的森林育人新生态,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自身个性化成长的平台和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育理念,让这里成为“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成长沃土。

成才多元化

让拔尖创新人才“破土”

挖掘优势,特长发展,是青岛九中多元化育人模式的核心逻辑。学校持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引进高水平竞赛教练团队,选拔学生参与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实验室的课题研究,学科竞赛成绩斐然。近年来,礼贤学子获全国化学奥赛金牌、物理奥赛铜牌等奖项。作为学校“王牌”之一的地球科学奥赛,累计155人次获省一等奖,全国决赛荣获9金、7银、8铜,连续三年向国家队输送队员。今年学校新引进数学奥赛金牌教练叶安宁(清华钱学森班)、物理奥赛金牌教练何聪(北大),设立“竞赛辅导中心”,为有优势、天赋、特长的学子提供坚实保障。

这两年,青岛九中高考成绩全面开花,不断实现自我超越:2023年高考,九中学子高玉正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2024年高考,达特招线的绝对数创新高。众多学子凭借扎实的知识和出色的能力,通过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等途径考入名校和理想学府。

传承与创新

开启优质普高新格局

人工智能实验班升级、外语课改班改革、足球特色班设立、礼贤校区开办……今年堪称青岛九中的“全面提升年”,学校的一系列“大动作”频频引爆朋友圈。

为适应普高扩招的需求,青岛九中2025年分两个校区办学,共招收30个班。其中,青岛九中本部招收24个班,包括6个自招班(含1个“强基班”25人,5个“自主招生班”250人,合计275人)、2个人工智能实验班、1个外语实验班、5个普通班和2个中加班、2个中美班、2个中日班,1个足球特色班、1个足球共建班,西海岸新区2个班(其中1个为自招班)。

备受瞩目的礼贤校区计划招收4个自招班、2个普通班,共计300人。普通班遵循立足高考、对准强基、创新培养原则,借助竞赛、强基学科优势,以数物化学科培优、科技课程、理工课程为主,培养学科特长。在保证高考学科学习的基础上,开设通识类、科技类、拓展类的创意、创造、创新“萃智”课程,强化创新思维、创新表达和创新实践;采取全员导师制,为学生能力提升、生涯规划提供支持,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加多元路径。

礼贤校区的“回归”,意义不仅仅在当下——既是教育资源的优化布局,也是一所学校乃至一座城市百年学脉的赓续,还将以教育反哺城市更新,激活“百年学街”的文化基因。正如青岛九中党委书记孙睿所言:“我们想打造优秀创新人才发展的全新环境,为青岛更多优秀孩子提供学习的平台和未来上升的通道。”

跨越世纪,青岛九中从历史的荣光中走来,在传承与创新中,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董真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观海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