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封神》密码 重塑神话认知

陈洪新作《出仙入凡说封神》深度剖析中国神话
青岛晚报 2025年03月22日

青岛晚报2025年03月22日版面

陈洪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5年2月出版

今年春节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现象级的热映影片,这部电影的主角哪吒在古典小说中最详细完整的描写就在经典名著《封神演义》中——书中有专门的三回写哪吒出身故事,文字非常生动。日前,南开大学“南开讲席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陈洪先生的新著《出仙入凡说封神》出版,以严谨、严肃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以深入浅出为宗旨,揭示了《封神演义》深层的、有趣的内蕴,可增进读者对相关文化传统的了解、对哪吒等中国神话形象的全面认知。

通俗解读复杂“封神”

《封神演义》是影响力仅次于《西游记》的古典神魔小说代表作。其中神魔世界的阐教、截教两派与人间的商、周两派四股势力交织,姜子牙封神故事与武王伐纣历史融合,情节错落有致,跌宕起伏,神仙斗法场面充满精彩的想象力。这部小说看似通俗,却有着相当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

陈洪认为《封神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是一流小说,就是一流半到二流之间,所以说四大名著也罢,六大名著也罢,没有《封神演义》。但是它在民间的影响力,跟《西游记》不相上下。《封神演义》在中国的社会、民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国人的想象力都受到它的影响。“《封神演义》背后文化的、思想的内涵很复杂,有些也是模糊不清的。学术界现在很多相关问题都没搞明白,比如这部小说谁写的,学术界没有统一看法,甚至于现在没有办法能有一个百分之百的结论。”

在《出仙入凡说封神》中,陈洪引领读者细读“封神”人物。例如,姜子牙作为封神大业的“全权代理人”,在《封神演义》里却有着卖惨、尴尬的一面;而陆压道人,身为无拘无束的“野人”散仙,同时又是专门解决难题的能手,实际上更是小说作者陆西星的化身。

哪吒形象的演变与改编

哪吒在早期印度佛经里是咒语里的一个发音。后来传入唐朝的佛经里有一个人格神,就是像神仙一样的,叫哪吒。陈洪分析哪吒形象的演变时表示,在宋朝禅宗里,有一个公案,假如哪吒把骨肉还给父母了,这个哪吒还存在不存在?它其实是一个思考,思考人的精神和你的物质性的身体的关系,翻译成现在的词——灵与肉。而传到明朝《封神演义》的作者的时代,哪吒还骨肉给父母、莲花化身的故事已经相当生动了,所以写进了小说里。

陈洪认为,原著小说里的哪吒兼具善恶两性,善是主要的,但是也有恶作剧的一面。这是得以改编为电影《哪吒》的基因。文艺创作有很多成功借鉴的例子,比如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不少情节是从《封神演义》里借鉴的,而金庸的小说又借鉴了还珠楼主的作品。

谈到殷郊这个角色,陈洪表示,殷郊的形象在《封神演义》里内容并不太多,但在《封神演义》之前的《武王伐纣平话》里面殷郊是重要角色。“《武王伐纣平话》中殷郊能力特别强,杨戬、哪吒在《武王伐纣平话》里面都没有。殷郊使一把大斧,力大无穷,很多大事都是他解决的,最后杀纣王和杀妲己,别人出手解决不了,他亲手砍死他父亲,然后杀妲己报仇。”在《武王伐纣平话》中殷郊处在聚光灯的焦点上,内心的斗争和在矛盾面前的选择,很有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感觉,不是一般是非得失的问题,是内心的人格的挣扎。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观海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