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21日讯 近日,城阳区召开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工作情况媒体见面会,向企业介绍有关问题。
据城阳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袁凯祥介绍,城阳区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持续开展了四个年度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24年,在此基础上,坚持改革创新和依法依规相结合、综合评价和行业评价相结合、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创新性提出建立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并作为全市工业综合评价试点区。
城阳区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制定实施《城阳区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办法》,将全部工业企业纳入评价范围,组建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工作专班,建立“专班—部门—街道—企业”四级联动工作机制,顶格调度推进,全面压实责任,确保全区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2023年,全区参评工业企业达到1566家。
此外,根据城阳区行业特点、规模效益,优化评价指标和权重设置,创新开展“分行业评价法”,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行业合并分组等方式实施评价,建立“企业申请、镇街审核、部门联审、专班审定”纠错机制,创新性地开展线下全流程同步计算,与线上评价结果相互印证,使分档结果更有说服力、更有公信力。评价改革以来,76家D类企业实现提档升级、涅槃重生。
城阳区坚持利用效率高、要素供给多,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在用地、用能、排污、金融、财政等方面实行差异化要素配置,促进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引导潜力企业提档升级,低效企业转型退出。评价改革以来,累计倒逼C、D类企业61家,盘活腾退低效企业用地4000多亩,为重大项目、新兴产业企业落户腾出了空间。 (记者 栾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