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四大赛道 壮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市南区举办生命健康产业链大会 撬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力点
青岛晚报 2024年04月19日 张琰 范胜瑶

青岛晚报2024年04月19日版面

市南区生命健康产业链大会在思路迪医药(青岛)有限公司举行。

从“健康是1”到“健康是唯一”,关于健康重要性说法的转变,折射出人们对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的日益重视。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隐喻着健康产业的市场潜力和前景值得更多期待。当越来越多的企业“玩家”入局大健康领域,城市也在这条赛道上奋力奔跑抢占先机,准备迎接全球“财富第五波”。日前,市南区生命健康产业链大会举行。会上介绍了市南区生命健康产业链工作推进情况,为产业链链主企业授牌,并发布市南区生命健康产业链专班工作机制,这意味着市南区将以健康产业链聚力,链动集群乘势崛起,撬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力点。

红海之外蓝海更广阔

根据相关资料,近五年来,中国健康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一系列支持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发布,涵盖医疗资源配置、健康科技创新、医疗保险制度、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信息建设以及绿色健康发展等多个方面。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进一步促进了健康产业能级跃升。有数据显示,中国健康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我国健康产业规模近10万亿元,2022年该数字已突破10万亿元,2023年或达到14万亿元。这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涌入健康产业领域,试图从市场中分一杯羹,导致了竞争的加剧。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而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展望2050年,则提出了“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的长远目标。在业内人士看来,健康产业已进入全民需求时代,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介入,健康产业的覆盖面还在进一步放大。这也意味着局部已是“红海”的健康产业,还面临着更广阔的蓝海亟待开拓。

拥抱蓝海需构建硬支撑

每一项产业的发展,都不会一蹴而就。健康产业更不是简单的医疗资源叠加,投入大、周期长是其特点之一。要拥抱蓝海,就需要不断优化发展思路,具体到市场微观层面来发掘新动能。

据了解,近年来,市南区在招商引资中一直关注医药企业。上药控股青岛有限公司落地市南后,2023年的销售额突破51亿元。思路迪医药(青岛)有限公司2022年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港股市场肿瘤慢病化治疗领域的第一股。辖区内的美年大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宏医链控股有限公司等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市南区全新打造的生命健康产业链中,这四家企业担纲链主企业,相关负责人普遍看好市南区健康产业的发展潜力。

在长城战略咨询青岛业务中心经理米凯看来,尽管市南区优质医疗资源基底雄厚、健康产业前景广阔,但仍然需着力构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比如注重龙头企业的培育,以此集聚中小企业和青年人才;再比如要注重成果转化、场景创新,激活产业发展的新动能。青岛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徐海波则认为,市南区在将楼宇经济作为重要抓手的同时,应以政府搭台、企业聚能的形式打造健康产业楼宇。

固链强链催动产业升级

健康产业的发展,从微观层面来看,需要企业共同参与,细分市场,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从宏观层面来看,也离不开政府的“指挥棒”。政府职能部门是否能做到思路更新、打法创新,决定了健康产业的发展速度,以及各方能否在博弈中实现多赢。

据市南区卫生健康局局长、生命健康产业链副链长陈鹏介绍,目前市南区启动“构建一个产业体系,主攻四条产业赛道,培育两个特色产业园区,落实五项招引举措”的“1425”工作模式,聚焦全市生命健康产业的重点短板项目、造血型项目,锻长补短、优化产业结构,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医康养四条主攻赛道,全力扶新扶优、培大育强,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打造生命健康产业大厦和生命科技创新产业园,逐步构建“一区多园”协同发展格局,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同时,招引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化发展。

下一步,市南区还将坚持招大引强与做优存量并重,积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逐步构建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研发为主导、以药品流通和医康养为配套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格局,聚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增效,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张琰 实习生 范胜瑶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观海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