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燕继《青岛城事志》之后又将出版《海味青岛》。

艾玛的《观相山》从青岛观象山迸发了灵感。

诗人王咏的诗集《字里行间》。

于潇湉的儿童文学作品《海上漂来你的信》。

诗人小西的诗集《深蓝》。


通过阿占的《海货》《青岛蓝调》等作品,读者可以进入青岛老城深处。


连谏近来出版了《昨日之谜》《流年》,她的小说往往有着青岛背景。
三月明媚,看女作家百花齐放。在青岛市作家协会注册会员中,女作家人数过半;近几年来,女作家活跃度越来越高,为青岛文学构建了一道独特的文学风景。用青岛市作家协会主席铁流的话来总结,女作家们在各自的空间各自的维度深耕细作,题材显现多样化立体化,手法上也各具特色,且日渐成熟,逐步形成了“青岛女作家现象”。
“近些年来,青岛作家的创作可谓是井喷式的,中青年女作家女诗人已经渐成为创作队伍的主力军。”涌现出艾玛、阿占、李林芳、连谏、瑛子、李晓萌、高伟、方如、东紫、卢戎、高葵葵、魏晓曦、崔燕、雨桦、张金凤、王咏、小西等优秀女作家。铁流表示,从近几年发展的会员上来看,女作家的活跃度越来越强,用百花齐放来形容应该是非常恰当的。同时,还有一些后备力量在逐渐成长,孙洁、金小杰、高方、悠小淘、李明珠、祖聪聪、邴琴等都开始崭露头角。
她们的作品“读城”,别有海味
生于青岛,长于青岛,她们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也用最美的文字书写这座城市。在青岛女作家中,阿占、崔燕等人扎根青岛,用手中的笔带着读者深度“读城”。
作为一个青岛老城痴迷者,女作家阿占用文字描摹岛上风物、人文民俗、非虚构史,至今已持续了三十年。2019年开始写小说的阿占,一直践行打破壁垒,不在文体之间人为设障。近年来她出版了小说集《制琴记》《墨池记》、单行本《后海》,出版散文集《乱房间》《私聊》《海货》《一打风花雪月》及《青岛蓝调》三部曲等。作品入选“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中国小说学会“2023年度中国好小说”、《中国作家》·芒果“文学IP价值”排行榜等。“人的故事终究是城的故事,而城的故事终究也是人的故事。城市一直在生长,是被创建的也是创建他物的,既是子体又是母体,这个过程就是个悖论的再造。”阿占目前试图将地方志写入新长篇,这是一个难度挑战,“我得潜回去,逆着时光前行,八面静寂,老树参天,那些一百多年前的建筑犹如庞然大物,坐卧在一片黢黑中。我知道,有些文字要生根,长在叙事里;有些文字要逸出,悬于小说外。”为什么坚持在小说里融入地方志?阿占解释,起因是民众对于自己城市的过往认知大多处于悬空状态。“鉴往知来,不止为了过去而过去,而是为了现在而过去,一个长久保持的记忆将超出记忆领域,成为地方精神的统一和延续——这也是文学使命的一部分。”
自1993年开始发表作品的女作家崔燕,出版有《青岛的100个细节》《爱青岛》《青岛美》《青岛城事志》等,近年来为青岛撰写了大量宣传推介城市形象的文学美文。生活在一个以“海洋”为城市主题的城市,“书写海洋文化,传承海洋文明,应该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主要源泉和内容。”如今,她的新作《海味青岛》作为青岛第一本以海洋风物为内容的书籍,将以美文、美图的形式传播青岛特有的海洋文化、美食文化和风土人情。“大海是青岛人的蓝色基因。如果要给青岛人找出三个深为这座城市骄傲的最大公约数,大约有三个:一是看海、二是戏海、三是吃海。”所以,《海味青岛》就是要带着读者在优美生动的文字中走进一个活色生香的“海味青岛”。
跟着她们的故事,走进青岛
“我所写的每一部小说的文学地图都是落实在青岛这座城市上的,每当有读者朋友说因为读了我的小说而对青岛有亲切感或是想来青岛看看我写过的那些街道,我就很开心。”女作家连谏的作品,不仅受到小说读者的追捧,也是影视改编的偏宠IP,连谏的小说里,往往都有着青岛背景。
连谏新近出版的《昨日之谜》和《流年》更是如此,她也期待着有更多青岛文学作品与影视相连,为读者和观众呈现影像里的青岛。当下,连谏有些纠结于创作,“有两个在心里早已成型但一直没找准语感的小说,写写扔扔地好几遍了,都不满意,最近找到了一个小说的新切入口,大概能好。”连谏想给这个新创作命名为《一个叫故事的小说》,“这个小说,看上去非常像杜撰的故事,但它来自于我手机的许多个生活的截面。”依然是以青岛为故事背景,切入当下视角,以故事的形式审视剖析当下都市年轻男女的爱情观和事业观,解析内心的彷徨根源,“找到事业之所以为事业,婚姻之所以为婚姻,爱情之所以为爱情的意义所在。”在2024年,连谏的畅销作品《门第》《你是我最疼爱的人》《谢谢你一直都在》《家有遗产》也会推出再版。
“在青岛的海边,有一座小小的山,因为山上设立着气象观测台,所以山名叫做观象山。”在青岛生活了20年的女作家、法学博士艾玛借用了这个名字,将自己最新长篇小说取名为《观相山》。艾玛解读小说里的“观”,“也是因为不同人提供着不同的视角,大家的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建立在多视角的基础上,而为了捍卫更好的生活,这种理解和爱都是难能可贵的。”这部小说获第八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特别推荐”奖,读者可以在观象山的背景里读《观相山》。
她们的多样书写,涌动青潮
形成良好的文学创作生态,挖掘和培养中青年作家,签约作家制度是青岛文学打造结构合理、梯次分明、创作力强作家队伍的重要举措。而在第五批签约作家中,女作家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王咏、小西皆是诗歌类签约作家,她们的大多作品发表在《诗刊》《诗选刊》《星星》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业期刊上,彰显着诗作的艺术质地与创作水准。王咏在2023年主要创作了一部分以乡情为主题的诗歌,像组诗《我生成了故乡的一株芦苇》等。她借由这些诗歌表达了对工作单位附近的大学路和黄县路,以及生活过的莱西的细腻情感。
儿童文学作家于潇湉在2023年多次获奖,包括“铁人文学奖”荣誉奖、“文津奖”推荐图书奖、张天翼儿童文学奖长篇小说、童话提名奖等。“我更欣赏能一直挑战自我,一直挖掘自身的富矿,并且真的挖出了金子的人。”今年,于潇湉还在进行新的创作尝试。
李明珠则在2023年创作了带有青岛印记的报告文学《灯塔守望董家口》,这也是一部经略蓝色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纪实文学作品。“身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驻守这片蓝色海洋是我肩扛的使命,也是家国情怀的展现。”她的新作品《帆都国门木兰花》目前正在整理撰写中,主角是被评为青岛楷模团队的青岛机场出入境边检站执勤三队。
在青岛文学创作的梯队里,女作家们接连绽放,她们以独到的视角切入写作,书写着青岛,也书写着“青岛女作家现象”。
观海新闻/掌上青岛/青岛晚报 记者 贾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