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心结”,让孩子心里洒满阳光

代表委员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建议加强生命教育、补齐学校心理健康短板
青岛晚报 2024年01月31日 董真 于波

城阳区开展“心理专家进校园”防校园欺凌讲座。

温彩云

孙学峰

  焦虑、抑郁、孤独、厌学、自我否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加剧,青少年在学习、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并且呈现低龄化、隐匿化趋势。青少年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教育内卷下,如何培养一个拥有“幸福感”的孩子?怎样才能解开孩子的“心结”,让他们心里洒满阳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今年青岛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关注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孩子们“心病”的痛点、解决心理问题的难点,并给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痛点

  孩子“心病”呈低龄化趋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青少年常见的外向障碍包括多动及注意力缺陷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等,内向障碍包括焦虑症、忧郁症等。

  在青岛,青少年儿童的“心病”问题也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一名岛城资深小学校长称,20多年前,一所小学通常有一两名“特殊学生”,比如有自闭症倾向的孩子,而现在几乎每个班都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或感统失调的孩子,数量不等。“在教育教学的一线工作中,我们能感觉到,现在在心理、学习障碍方面出问题的孩子数量逐年上升。”来自医院的数据也证实了教育工作者的担忧。去年期中考试前后,有家长反映“学习困难门诊”火爆,“预约排期一个月才看上”。当时,青岛妇儿医院本部心理科每日的接诊量近90人,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求助于学习困难门诊,甚至还有刚踏入学校的“小一生”来看“心病”。据专家介绍,注意力不集中、感统失调等症状大多见于小学阶段,初中生的情绪问题则更加突出,有的原本是班里的学霸,因一次成绩下滑而倍受打击,突然间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容易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

  难点

  心理教育多为“零打碎敲”

  “据我所知,目前在青岛,初中以上的学校、个别办学规模比较大的小学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很多小学还没有心理教育专职教师,我们学校就没有。”一名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的热点小学校长无奈地说,因为缺编等原因,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学校的办法是‘借力’,从共同体初中请来他们的心理教育专职教师,给五六年级学生上青春期心理健康和生涯规划课。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课涵盖在综合实践课里,我们会请外面的专家到学校给孩子们‘上大课’。”

  市政协委员,胶州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温彩云在提案指出,目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学校会开展心理讲座、家校课堂等,但现有的心理教育多为“零打碎敲”,没有形成系统性和长期性,缺乏生命价值观的教育。

  变化

  去年实现心理测评全覆盖

  去年8月,市教育局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开展十三项行动,进一步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根据该方案,青岛构建市、区市、学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2023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市级和10个区市的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今年年底达到每所中小学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专题活动“1+1”落实行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各学校各年级全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方案要求,结合不同学段、不同时段特点,每月每班至少开设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结合班会、社团活动等开展一次心理健康实践或心理素质拓展等专题活动。各学校严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专题活动时间要求,小学、初中学段每学期不低于6课时,高中学段(含中职学校)每学期不低于8课时。

  此外,去年,青岛首次将“在校生心理健康筛查”列入市办实事,区、市和局属中小学校实现测评全覆盖。

  加强生命教育 护航青少年成长

  当下,心理问题是家校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在学业压力、亲子矛盾、人际关系遇冷等情况下,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市政协委员,胶州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温彩云提出,要加强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避免因心理问题诱发青少年产生情绪失控,甚至自伤、自杀行为,通过教育学习领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生命教育,可以让孩子了解生命的真谛——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有让孩子了解生命的真谛,学会敬畏生命、爱护生命,也学会认可自己,才会不轻易伤害自己或他人的生命。2021年11月,教育部制定《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涉及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等5个领域30个核心要点,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有序铺开,就是希望在课堂上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

  温彩云建议,明确生命教育的主体和负责部门,并配备专人负责,确保校园的生命教育课程时间、师资等落实到位。学校教育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其他教育和活动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建议明确校内牵头部门,制定学期生命教育计划,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学期至少4-6个课时,并贯穿义务教育的全程。选择部分基础较好、条件较成熟的学校系统地开展中小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以利于全面推广;对开课有困难的学校,应根据学生需求,选取关键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新时代生命教育要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对已经发生的青少年学生危机问题进行科学干预;同时要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程度分段规划,分层推进。温彩云呼吁,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生命教育,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校园内外联动 帮孩子排压减负

  青少年的成长,一直以来备受全社会的关注。为了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一系列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活动遍地开花,帮助青少年解决了一部分心理问题。而在升学、考试等学习压力下,青少年要及时释放压力,还需要来自老师、家长更多的关爱与支持。在心理问题出现时,不少学生求助于校外的心理咨询机构,但是专业素养高的心理咨询师并不多。为此,市政协委员、山东省青年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学峰提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通过校园内外联动帮助孩子们排压减负。

  如今,家长和孩子都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情绪出现起伏难以缓解时,不少家长选择带着孩子去校外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孙学峰指出,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重要,如果无法给予专业性指导,会给孩子造成心理的二次伤害。学校是孩子们在家庭之外待得最久的地方,而老师是学生们除父母之外相处最久的人。因此,学校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配备的心理教师应当根据心理健康测评表,对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孩子提供实际帮助,同时和家长一起持续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孙学峰建议,专业团队定期进入学校,开展心理课堂,为青春期孩子做减压赋能,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心理减压。校内外要同时开展家庭教育沙龙、讲座,提升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可通过家庭户外活动等方式,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扰,更加自信、快乐地拥抱明天。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董真 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