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突破 打造职业教育高地

​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实施“3+1+2”长学制 打破原有中职、高职分段培养模式
青岛晚报 2024年01月29日 马丙政

航拍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日前,记者从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获悉,基于企业岗位人才发展规律和学校学生教育学习规律,该校打破原有中职、高职分段培养的模式,创新性实施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相对接的“3(中职)+1(企业)+2(高职)”长学制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并进行本土化实践,打通了学校与企业的壁垒,培育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合作机制探出新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3年,培养方案为“2.5+0.5”。前2.5年主要在校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课程学习和训练,并植入企业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等企业专业课程;后0.5年在企业初级技能岗位进行工学结合、岗位实训实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机电设备操作能力,学生在第三年报名参加职教高考。

  企业岗位实践学习1年。被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申请将高职学段实习环节前置,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作为企业正式员工以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进入“厂中校”。学校、企业、高校三方共同加强学生在企业这“1”年的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指导、监控与考评,在基本素质、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等方面全面提升。

  高等职业教育阶段2年,培养方案为“1.5+0.5”,参与企业实践课程学习的学生经学校、企业、高校三方考评合格,进入高校继续深造,企业承担学生这2年的学费。前1.5年在高校学习高职阶段的课程与技能,并融入企业岗位的进阶专业知识及核心岗位培训;最后0.5年在企业实际生产岗位上进行进阶实践,使学生达到技术员或助理工程师的机电设备操作、维修保养能力。

  育人模式打造新样板

  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国家标准“三对接”的基础上,植入“教学考核与企业认证评价相对接、教学成果与企业专利相对接、学校教育与企业终身职业技能培育相对接”,实现人才培养精准化、课程内容岗位化、实训项目模块化、考核评价综合化、成果共研共享化、学习培养终身化,校企共建“六对接六化”人才培养框架,实现学校教学标准与企业生产标准双轨互通。

  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国家标准“三对接”的基础上,植入“教学考核与企业认证评价相对接、教学成果与企业专利相对接、学校教育与企业终身职业技能培育相对接”,实现人才培养精准化、课程内容岗位化、实训项目模块化、考核评价综合化、成果共研共享化、学习培养终身化,校企共建“六对接六化”人才培养框架,实现学校教学标准与企业生产标准双轨互通。

  “3+1+2”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先后被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莱西市、深圳市、浙江、河北等省市借鉴和引用,并在中国首届职业教育博览会上展示。《创新实施“3+1+2”长学制人才培养,打造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育基地》被列为山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工程特色项目。

  创建职教发展新高地

  学校将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到计算机应用、物流服务与管理、数控机技术应用等更多专业。在青岛市范围内遴选知名度高、用工需求量大、辐射带动强的领军企业,先后与11家企业共建9家产业学院,100余家企业成为校企共建“合伙人”。同时,不断扩大高校合作“朋友圈”,与省内高职院校签约合作,保障了职业教育“3+1+2”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落地落实。

  通过资源整合,中职、企业、高职联合培养,突出“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职教特色,培育一批“促进经济发展、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好苗子”,蹚出一条“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合作”的“新路子”,打响“提升服务能力,争创优质发展”的“名牌子”。推动产业学院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的“蓄水池”、借智引智的“主阵地”和创新创业的“策源地”,让职业教育“长入”经济,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马丙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