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辽阳路快速路(福州路—海尔路段)主线桥通车。 青岛晚报全媒体“爱摄青岛”签约摄影师 王华 摄
市民在大鲍岛打卡。
每天清晨,叫醒晚报人的不是闹钟,而是手机微信里一条条来自“晚报掌控大家庭”的未读信息;阅读、转发、评论,短短几分钟,晚报出品的青岛新闻便从报纸端“搬上”手机端,我们的强势“刷屏”就此开启了无数青岛市民的一天……在这场新闻速递的背后,其实是我们32年来鲜为读者所知的坚守与执着:深夜的编辑部总是灯火通明,只为准确、生动地讲述青岛每一次的城市“上新”;我们是记者、编辑更是市民、读者,只不过与文字“较劲”是与生俱来的使命,于是反复打磨稿件、精心制作标题、认真校审文字,让烙在新闻纸上的一字一句经得起推敲、佐证城市的发展。也许你会问,都是新媒体时代了,这样的专注与认真还值得吗?在我们看来,紧随时代脚步的融合发展时不我待,而敬业、职业、专业的新闻专业精神更弥足珍贵,这是代代晚报人传承了32年的圭臬。从青岛东部大开发、“挽留海鸥行动”到桥隧时代的大桥婚礼、跨入“万亿俱乐部”,32年来我们乐此不疲地用新闻的力量见证青岛的发展,透过百姓视角切入宏观主题,以温暖的心声为城市鼓与呼,这一切只因我们身在其中、爱得深沉……
>>>记录“老与新”的共生
提起青岛,如今人们已很难用一种或者两种颜色来描述她的美,这是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区域间的特色愈发鲜明,美的评价标准并非单一的色调,而变得更加缤纷多彩。回望青岛城市发展,“老与新”的融合共生在不同时期贯穿始终,像是调色盘中的颜色配比一样,每一次“碰撞”总给人意想不到的欣喜。
在《青岛晚报》创刊的那年春天,一场城市蝶变如嫩芽一般破土而出。1992年,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东部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就此吹响了市区东部开发建设的号角。这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是再造青岛城市格局的启动点。翻看当时的《青岛晚报》,我们见证了东部高楼的拔地而起,也写下了青岛“向新”之旅的坚定决心。与此同时,青岛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在上榜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老青岛”的“新演绎”至今都是《青岛晚报》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波螺油子的历史与保护、刘子山别墅群和王度庐故居的故事与修复……出自于《青岛晚报》的篇篇精彩报道总是准确地掌握着青岛人的记忆密钥,关于老城的故事匣子可以瞬间被打开。在青岛启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以来,“老与新”的共生谱写出了新的篇章。随着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导入新的消费产业业态、下大力气留住年轻人,老城区的新活力被重新激发。2023年夏天,“上街里”啤酒节让中山路一带日均接待量达31万人次,人们欣喜地看到“老街里”又火起来了。曾孕育一批老字号的大鲍岛也焕新归来,成为了“可逛、可玩、可夜游”的时尚文旅新地标。
>>>见证“快与慢”的交织
作为2023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青岛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心目中的“理想家”。在小红书上,青岛的博主总是自带话题和流量:一对年轻夫妻每天记录在崂山渔村的“隐居”生活,让全国网友投来了艳羡的目光;职业白领业余“赶海”成事业,国庆节组团带外地游客感受海边生活;海归博士辞去高薪工作,考察多地后选择来青岛开民宿;打卡青岛100家咖啡馆,感受海边的精品咖啡文化……在青岛,幸福来自于山海城的自然馈赠,让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慢下来,同时幸福也源自用心生活和用力打拼的相得益彰。
在《青岛晚报》的报道中,2017年是青岛城市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青岛成为全国第12个GDP“万亿俱乐部”城市。此后,青岛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不断进位升级。随着人口突破千万,青岛正式跨入特大城市行列,时不我待的发展是城市对市民多样化期待的回应。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省两会中,省政府工作报告直接或者间接提到青岛20余处。在快节奏、高质量的发展中,青岛西海岸新区是近年来涌现出的重量级“新星”。作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其肩负着“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国之重任,承载着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历史使命。仅2022年,西海岸GDP达4691.85亿元,位列全国百强区前十。
在“快”的打法中,“倍增”计划是近年来青岛构建百姓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在《青岛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以来,《青岛晚报》记录了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坚实脚步:青岛市胸部肿瘤诊疗与创新中心落户市立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青大附院国际医疗中心投入使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获批建设全国第四批、全省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市中心医院二期提上议程……“快与慢”交织的青岛,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此打拼奋斗、幸福安家。白天跟随城市的脚步快速奔跑,夜晚带着工作的充实感逛公园夜市,周末全家人出动摘樱桃、看大海,这样的时光正慢慢延展,成为我们幸福栖居、扎根青岛的第“N”个理由。
>>>定格“远与近”的切换
伴随着交通路网的织密、城市空间格局的扩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城市场景的“远与近”总在不停切换之中,让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变化。还记得《青岛晚报》策划推出的大桥婚礼吗?这便是一次关于城市发展“远与近”的永恒定格。作为一座环湾型城市,青岛高度重视跨胶州湾交通,在我国跨海通道工程领域一直处于开拓和引领地位。2011年6月,在桥隧即将贯通启用之际,《青岛晚报》联合当时的青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节庆办共同主办了大桥婚礼,为参与胶州湾大桥、胶州湾隧道等城市建设的50对新人举行了别具特色的集体婚礼。这份独属青岛的浪漫,见证了新人们喜结连理的幸福和充满期待的新生活,更见证了“一桥一隧”让天堑变通途的新城市路网格局,彻底告别了“青黄不接”的历史。自此,胶州湾两岸的流动速度加快,成为了青岛一体化发展的强力引擎。
青岛北站投入使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运营、青岛地铁捷报频传……《青岛晚报》利用新兴的传播手段,以直播、空拍等形式,记录了青岛城市场景的便捷切换。每年春天,大崂樱桃谷到了山花烂漫时,漫山遍野的樱桃花总会在青岛人的朋友圈里刷屏,而“早春第一果”樱桃的成熟又让青岛的春日变得有滋有味。随着地铁线路的陆续开通,市民不必“隔屏”赏樱,乘坐最美地铁线即可开启说走就走的近郊游。在《青岛晚报》记者的镜头下,许多读者在“纸端”见证了山东首座4F机场——胶东国际机场的逐梦腾飞。截至2023年底,胶东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客运航线243条,其中,国内223条、国际及地区20条;开通货运航线18条。全年完成航班起降16.9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214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08万吨。数据的背后是青岛通达各地的交通便捷,更是商品进入青岛的快速流通。从去年开始,“丝滑”是《青岛晚报》见证快速路网升级时使用的高频词语,随着辽阳路隧道、重庆高架路等重点道路相继通车,青岛东岸城区“四纵五横”的快速路网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生活的提速,进一步弱化了空间距离上的“远与近”,让市民们期待的幸福生活“近在咫尺”。
在见证、记录青岛的每一次“上新”时,《青岛晚报》多位记者都在竭尽所能,做着一项“繁与简”的转化:利用讲述人物故事实现老城新说、记录我们身边的变化折射城市垂直崛起、分解消化专业术语用最接地气的语言讲给你听、凌晨驶向重庆高架路用视频呈现这路到底有多“丝滑”……
32岁,亦是我们与城市共成长的32年。掸一掸一路走来的尘土,我们目存希冀地迎着每一天新生的朝阳。今天,我们再次发起邀约,和深爱的城市同频,续写每一期全新的《青岛晚报》,期待着青岛的再次“上新”!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于波 实习生 唐菲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