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猴宗师:我的猴王父亲六龄童》 六小龄童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4年1月出版
六小龄童与父亲六龄童。
2024年恰逢“绍剧宗师”六龄童100周年诞辰,为了纪念这位“章式猴戏”开创者,绍剧名家,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亲自撰稿,书写父亲六龄童与戏曲交织的一生,出版了《金猴宗师:我的猴王父亲六龄童》,“通过这本书的描述,大家可以知道绍剧的历史,我们家族四代人如何与孙悟空结下了不解之缘。最重要的还是希望读者能从这本书里,感受《西游记》的魅力和戏曲艺术的传承,去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从传统绍剧到“章氏猴戏”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浙江三大剧种之一,绍剧曾创造辉煌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绍剧由地方戏曲走向全中国,走向世界,这还要提到由七龄童编剧六龄童主演的戏曲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部电影的风靡,彻底改变了六龄童的一生,从此章式猴戏声名鹊起。
六龄童六岁从艺,因此得名六龄童。后来因为倒嗓,不得已专攻武生,这也为六龄童打开了猴戏的大门。在武生基本功的磨炼中,六龄童观摩各家技艺,学习各种剧种中的精彩之处,丰富自己的本领。1947年底由七龄童自编自导,六龄童主演的绍剧《西游记》36本连台本戏在上海老闸大戏楼上演,这次为了营生而推出的新剧目,却创立了绍剧猴戏,“章氏猴戏”从此诞生。
《金猴宗师》是一本以六龄童在戏曲界的杰出成就和对艺术的贡献为主题的传记作品。书中重新梳理了“绍剧宗师”、南派猴王六龄童的一生,记录了六龄童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以及他开创绍剧猴戏,并饰演孙悟空一角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在2016年,也是中国农历猴年,父亲是2014年去世的,2016年我看到观众读者对《西游记》的爱,对我们家族几代人表演孙悟空的支持,所以我想,应该把我父亲——章式猴戏创始人的一生记录下来。看了很多我父亲的回忆文章还有别人写他的专著,我想这个时候应该静下心来,把这段特殊的经历写下来。”六小龄童表示,他在梳理这些往事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400多年的绍剧,父亲那一代人把其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提炼出来,立足猴戏走出中国,将猴戏艺术发扬光大,“这是给我最震撼的感受”。他说书里的故事很多,都能感受到父亲对绍剧艺术文化的传承和用心。
“择一事,终一生”代代相传
“我父亲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毕生追求的事业,在生活中,他三句话就能拐到猴戏上。从父亲身上我们能看到‘择一事,终一生’”,章氏家族把钟爱的猴戏做到极致。“那时我们家里养了很多真猴子,从观察真猴子,到艺术处理成为猴戏,最终化为孙悟空这个艺术人物。绍剧中孙悟空的脸谱、服饰、金箍棒的色彩、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有父亲的独到之处。这一点我觉得我终生都学不完。”
六小龄童的兄弟姐妹在父亲的戏曲中都扮演过小猴子,“父亲很会观察孩子,哪个有条件可以从事戏曲行业,父亲都能观察出来。我父亲当时就选中了我的二哥小六龄童,他既有天赋也喜欢戏,更好学,父亲全身心地教养他。”六小龄童透露如果当年不是二哥得了绝症去世,他就不会从事猴戏艺术的表演。六小龄童总结:“我的曾祖父用的是木头做的金箍棒,我的祖父用的是竹子做的,我的父亲用的是藤棍,到了我在电视上用的是金属的,这既是传承也算是创新。”
回忆起父亲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情,六小龄童表示,影响最大的肯定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拍成,“之前他只是在舞台上表演,观众最多也就一两千人,但是电影放映了之后,上世纪60年代时就创下了收视或者说票房纪录。改革开放后重新放映这部电影,也收获了很多观众,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在看。这使我父亲印象非常深刻,他认为好的传媒,能够让好的艺术,长时间保持传承。”当年拍电视剧《西游记》的时候,父亲对六小龄童毫无保留地讲他演西游戏的整个过程,还有章式猴戏表演艺术中的精华,135胶卷拍的各种造型的动作一个一个拍下来。现在六小龄童还保留了很多父亲给他拍的孙悟空的图片,在《金猴宗师》这本书里也加入了很多这样的珍贵图片。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贾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