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金家岭立交桥。
金家岭立交桥可提供上千停车位。
“以前就怕走这里,每次都要等很久信号灯,有了立交桥就完全不一样了。”对金家岭立交桥开通后带来的变化,市民陈女士深有感触。重要交通节点就如同咽喉,一通百通。今天凌晨,金家岭立交桥及地下停车场全部完工,它在连接银川路、海尔路两条主干道同时,还新增了1673个停车泊位,为市民前往附近就医提供了极大便利。
区域路网打开关键“解堵点”
“以前每次到这都得等很久信号灯,如今直接上桥通过,太方便了。”沿银川路往东前往崂山上班的姜先生,从去年以来每天都在享受着金家岭立交桥开通带来的便利。去年10月,金家岭立交桥主线通车,银川东路东西方向车辆可以从银川东路山东头路路口或深圳路银川东路路口附近上桥,直接跨越海尔路,避开海尔路银川东路青大附院拥堵点,更加便捷地到达目的地。
重要交通节点就如同咽喉,一通百通。海尔路银川路节点对于区域交通路网而言,就是一处极为关键的“解堵点”。这个节点是东岸城区 “三纵五横”快速路网东端衔接“角点”,是两条快速路相交的转换枢纽,同时也是崂山金家岭金融新区对外出行主要通道,交通地位十分重要。由于靠近医院,以前该路口的交通压力较大。为了解决市民出行的“堵”心事,青岛结合城市规划和发展实际,对该节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进行了充分研究论证,并科学制订建设方案。项目规划为两层苜蓿叶立交,实施区域海尔路方向北起同安路、南至苗岭路,全长约1.5公里,银川路方向西起山东头路、东至深圳路,全长约1.1公里,项目总占地约635.5亩。
动静态交通实现一体化
金家岭立交桥项目共包含银川路主线桥梁、8条转向匝道、4座人行天桥以及四个区域地下停车场。项目于2021年12月开工建设,2022年10月25日实现银川路主线通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4个象限的匝道分别于今年4月、5月、7月、11月实现通车。该工程的全线贯通,对优化青岛市路网建设有重要意义,实现交通快捷转换,为构建内畅外联、四通八达的高水平城市路网提供重要支撑。
项目承建单位青岛市政空间开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地上采用全互通立交模式,实现了主干道快速通行。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方案实现与青大附院东院区地下空间、地铁5号线(青医附院站)的高效衔接。形成了集地下环路、公共停车、地下人行及公共服务系统一体化的交通中心,在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有效缓解区域交通拥堵及就医停车难问题。
与此同时,项目将航站楼“车道边”理念应用到公共停车场,实现就医人员“零距离”到医院;同步建设180个胶囊公寓,满足医院陪护人员经济便捷的临时住宿需要,体现人文关怀。此外,项目在我市还率先实现了“从柱到梁”的全预制装配式施工,充分发挥出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优势,较传统模式,可节约工期3个月以上,节省现场作业人员及用地约20%,减少建筑垃圾排放约35%,也大大降低了对区域交通组织及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建设过程中,通过工艺改进,让普通混凝土具备清水混凝土效果;创新研发仿石混凝土路缘石,替代天然石材,已在全市推广,减少使用天然石材约3万立方米。项目以智慧工地为主线,BIM、物联网、大数据为载体,打造指挥中心、视频监控、安全综合管控等九大模块,实现了安全预警自动化,质量管理标准化,文明施工可视化。
首创立交桥区地下交通中心
作为全市首座上部结构均为钢箱梁桥体且总重量超万吨的立体交通枢纽,金家岭立交桥主线钢箱梁长405米,共分为274个安装梁段,施工人员克服了深化设计、材料采购、吊装环境等一系列前期难题。高效的建造速度得益于装配式建造工艺——在“工厂化”制作完成工程所需预制构件后,再将一块块犹如“积木”的桥体构件运至工地现场进行拼装。像搭积木一样建立交桥较传统模式节约工期3个月,不但节省了人力物力,还降低了对区域交通组织及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除了快速连通银川路和海尔路,打通区域交通堵点,金家岭立交桥项目还将缓解市区周边停车难问题,促进周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项目利用立交用地,在立交区四个象限开发建设地下空间工程,共设置4处停车场,建筑总面积约7.66万平方米,1673个地下停车位,是全国首个立交桥区地下交通中心。
25日下午,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地下停车场已准备就绪,各类配套设施完善。“以前到医院就医,车辆都会在银川路排长队。有了这处停车场,可以极大缓解就医人员的停车需求。”在石老人附近凯旋商务大厦上班的公交崂山公司工作人员吴爽,对金家岭立交桥的开通深有体会。以前开车上班最怕经过海尔路银川路路口,往往需要好几个红绿灯才能通过。主线桥通车后,拥堵情况有了极大改观。地下停车场启用后,通行将会变得更加“丝滑”。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