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配”新校当老师

杨晓璐:用心守护“新苗圃”

青岛晚报 2023年12月23日 董真

青岛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的硬件设施堪称“顶配”。(资料图片)

杨晓璐给学生们分饭。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杨晓璐声情并茂地给“小一生”上语文课。 董真 摄

  窗外,寒风呼啸着吹过街道,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凛冽的气息;宽大明亮的落地窗内,则是另一番景象:79平方米的大教室里,白色护眼顶灯放出柔和的光芒,灰白相间的书包橱上,一排小绿植生机盎然,开启24℃中央空调的整个教室暖烘烘的。41岁的杨晓璐正在给一群一年级“小萌新”上语文课,今年8月,这位从教20年、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带着市北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荣誉光环来到新启用的青岛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作为一所重点打造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新校堪称“顶配”的硬件设施带给她很大的震撼:800平方米的科创中心、有附属会议厅的图书馆、4间专用教室组成的艺术长廊、室内综合体育馆、300米标准塑胶跑道、可容纳570人的学术交流中心……“在这里上学的孩子是特别幸福的。”杨晓璐为学生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也为自己定下了新的小目标:不断学习提高,与新校共成长,用爱用心守护好这片“新苗圃”,努力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耕耘二十载

  呵护“小秧苗”

  6:40到校,整理班级物品、准备上课用品、更换黑板上的课表,给教室开窗通风、调整空调温度、对教室做一遍消杀、再擦一遍桌椅;8:10,全班学生到齐后,带着孩子们进行10分钟的小练习;8:20-9:00,上数学课;10:15-11:50,连上两节语文课;上午课程结束,领着学生去餐厅就餐,和孩子们一起吃午饭;12:30-12:50,带着学生在校园里饭后散步,然后回教室听两集《神探艾小坡》的睡前故事;12:50-13:20,看护学生午休;15:55放学,把部分学生送出校门后,再回教室上“一阶段托管”,直到16:30;之后打扫教室卫生、再做一遍消杀,期间回复家长的各种问题,忙完已是下午5时多;回到办公室,备第二天的课、读书学习,离校时,时针指向晚上6时40分,最忙的时候晚上8时才走……

  作为一年级班主任兼教语文、数学的包班老师,这是杨晓璐一天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沐晨雾而来,披星月而归,是她的工作常态。

  “一起说,有女就是‘娃’,有手‘挂一挂’,有虫是青‘蛙’。”语文课上,她用温柔的语调和俏皮的动作,引导小一生“沉浸式”学习偏旁部首。当天学的是课文《项链》,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她特意戴上了一条长长的项链,成了讲台上的“显眼包”。 “现在我们来借助‘拼音朋友’看一下‘生字宝宝’。这里有好多的‘生字宝宝’,它们都怎么读?谁想当‘小老师’,上来教一教同学们?”她的课堂声情并茂、注重互动,让学生全程有参与感。在多媒体智慧黑板的辅助下,伴着大海的声音,孩子们充满感情地朗读着关于大海的课文。

  2023年是杨晓璐担任小学老师的第20个年头。任何一份工作干了这么长时间,都会有倦怠感,但她觉得,做呵护“小秧苗”的“园丁”,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时刻刻洋溢着新鲜感。

  校园“高大上” 满满“幸福感”

  一所新学校,承载着家长、社会的万千期待。身为教师,杨晓璐对自己工作的这所新校“高起点办学”和“高质量发展”有着切身感受。

  在青岛市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实施新校高位发展行动的背景下,今年秋天,全市共有40多所新建中小学投入使用,高标准建设的专用教室、学术报告厅、标准化食堂几乎成了各所学校的“标配”。位于敦化路北侧、永吉路西侧的青岛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中实校”)就是其中之一。走进校园,放眼望去,以红、白、灰为主色调的教学楼大气磅礴又富有时尚气息,建筑两侧外立面增添了大面积的黄、绿色块,更显活泼亮眼;300米标准塑胶跑道围绕着足球场,连接着篮球场和排球场,跃动着青春的气息。

  让优质师资流动起来,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作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中实校是杨晓璐“流动”的第三所学校,也是她工作过和参观过的公办学校中最“高大上”的一所。“第一次走进学校,我的第一印象是‘大’。可以说,校园‘高大上’,处处是‘顶配’。比如我们学校的操场,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一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有这么大的操场,真的很少见。”她笑着回忆道,第一次参观校园的时候,每走进一间专用教室,像是舞蹈教室、音乐教室、器乐排练室,老师们就“哇”一声,走着走着还迷路了。

  在新校工作了大半个学期,杨晓璐有了新的爱好——探校园。天气好的时候,她喜欢领着学生们去两栋教学楼之间的小广场晒晒太阳、做做活动,再沿着沥青步道向上走,看看校园里的柿子树。

  “教育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非常强的。”半年的新校时光,杨晓璐欣喜于高颜值、高配置的校园硬件和环境,振奋于校园文化的润泽丰盈内心。学生们有开心的事情,第一时间和她分享;家长们有困惑的问题,第一时间和她交流。她每天晚上写给家长们的“小作文”被戏称为“杨老师的叨叨频道”,成了全班家长最期待的“节目”。在收获许多认可和感激的同时,“做一名幸福的中实教师”也成为杨晓璐引以为傲的标签。

  来到新学校

  种下“新希望”

  悦耳的下课音乐声响起,“小一生”们三五成群小鸟般飞奔到教学楼前的小广场上,从游戏箱里取出飞盘、皮筋、大跳绳、沙包、跳房子的方格,开心地做起了游戏。课间10分钟里,作为班主任的杨晓璐很忙:既要“眼观六路”,发现哪个学生落单了,她赶紧过去拉着学生一起玩;又要“威风八面”,和孩子们一起丢沙包、跳房子,作为“孩子王”,“十八般武艺”都得拿手。

  中实校一年级四班的教室里,可升降课桌椅整齐排列,教室的一侧和后方是两排书包橱,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专属小空间。除了这些“标配”外,教室后方还放置了绘本架和两个游戏箱,每张课桌边上有一个视力保护架,这些都是杨晓璐的设计。用她的话来说,因为教室“特别大”,给了老师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

  在学生们心中,杨老师教得好、玩得好,像“大玩具”一样温暖而可爱。而在杨晓璐看来,虽然自己教了20年的书,但来到这所“高配”新校后,发现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成长的地方。“中实校是一所起点非常高的学校,从教书育人、家校合作等各个方面,都对老师有非常高的要求。”杨晓璐工作后读了在职硕士研究生,在原先的学校,硕士比较“稀罕”,而来到中实校,她所在的办公室11名老师中,6人硕士毕业,1人博士在读,“没读研的老师们都摩拳擦掌,开玩笑说别拖了后腿,硕士毕业的老师则笑称要向博士在读的老师学习。”她感受到了压力,也对自己萌生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停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能把学生带得更好。

  平稳起步、高速起飞,学校的发展速度给了杨晓璐很大的信心。中实校将现代化、国际化作为发展方向,构建基于本领(Capability)、理想(Belief)、担当(Duty)三个维度的“CBD双翼课程体系”,通过多样化课程为学生提供广阔成长空间和无限成长可能。特别是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特色的科创课程,一年级“小萌新”开始接触结构、图形化编程基础,六年级学习基础电路、电路板制作,七年级升级为数字气象站。此外,该校与青岛五十三中实施紧密融合型、“一长两校”集团化办学,共享教育资源。这一切,都让她对“新苗圃”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董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