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启昌
鱼,是造物主恩赐人类的美味。国人吃鱼,可谓历史悠久。《诗经》里的《衡门》道:“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大意是说,难道吃鱼,就一定得吃黄河的鲂鱼吗?难道吃鱼,就一定要吃黄河的鲤鱼吗?话里可以窥见吃鱼在早先的官府和坊间恐是已成风尚了。
昔时,江南人吃鱼有时间框框:正月菜花鲈、二月刀鱼、三月鳜鱼、四月鲥鱼、五月白鱼、六月鳊鱼、七月鲤鱼、八月鲃鱼、九月鲫鱼、十月草鱼,年末两月分别吃鲢鱼和青鱼,口腹之美盈满诗意的韵味儿!海边的青岛人与江南人老时光里的食鱼风俗不同,每年金秋一开海,煎、炸、蒸、炖、熬,弄吃食的劲头大都使在了新鲜上岸的鱼货上,有啥鱼吃啥鱼,哪顾得挑肥拣瘦。
青岛人吃海货往往有“大海鲜”与“小海鲜”之说,海参、鲍鱼、螃蟹、对虾以及各种规格较大或档次高的,归为“大海鲜”;蛤蜊、海虹、海蛎子,还有不起眼的小鱼小虾小海螺,都在“小海鲜”范畴。“大海鲜”看起来气派,吃起来当然也叫人有进级上位之感,不过,得花足够的银两呀!吃“小海鲜”道道少,用不了多少铜板,集市、码头上一转悠,到饭点丰盛的菜肴就能叫人欲罢不能。这些“小海鲜”中,有道令青岛人十分舒适的好菜——铁锅杂鱼。
有人说,在青岛颇为吃香的铁锅杂鱼算是“粗粮细做”。还有一说,说铁锅杂鱼是懒汉做法中的“混搭”或“乱炖”。想来,似乎都有道理。说白了,这道菜还多少有点废物利用的意思呢。一揽子小得可怜的鱼儿既然上得岸来,卖不值钱,弃之又可惜,捡回家,一番掐头刮鳞除脏去尾,不论姓甚名谁,一概相互依偎入锅,经了热油催香,生抽增色,还有姜丝、葱段、花椒们的携手提味,沐浴一番脱胎换骨的烈焰冶炼,原本不起眼的小黄鱼、小鼓眼儿、小偏口、小白菇、小沙板儿鱼们,在沿锅沿儿一溜金黄玉米小圆饼的簇拥下也能登上大席面,那袅袅升腾的沁人香味儿,既使再大、再高格、再辉煌的“大海鲜”恐怕也难抵了。
海鱼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含量丰富,还含有卵磷脂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吃海鱼的好处青岛人口口相传,即使拦一位背书包的学生也能说道个一二三。有次参观海底世界,有位年轻妈妈问身旁的女儿吃海鱼的益处,孩子戴着红领巾可爱得很,仰头说,海鱼中的卵磷脂有祛除血管壁斑块的作用;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血脂、改善凝血机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却不增加甘油三脂的功能,能减少心脑血栓的形成,防止动脉硬化。妈妈好奇地问女儿从哪儿学到的知识,女儿颇为自豪,说是从课外读物上得来的。
吃铁锅杂鱼,青岛人有个习惯,除了葱、姜、蒜、韭菜这些鲁菜中的必备佐料要依次放入外,起锅前香菜段一定得撒进去,让其充当调味的主要角色。香菜含许多挥发油,特殊的香气不仅能祛除腥膻味,中医还认为那顶风香漫整条街巷的香菜香还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至于和胃调中,那是因香菜辛香升散,促进胃肠蠕动,开胃醒脾的作用。久居海边,青岛人在烹制和享用海鲜上积攒了高超的智慧,单就铁锅杂鱼这一款菜肴就含了若干聪明道道儿。
想起了杜甫和苏东坡两位喜食鱼货的文人。杜甫一生穷困潦倒,却偏偏生就一张好吃的嘴,笔端屡见“求饱或三鳣!”“呼儿问煮鱼”之类的句子,日子里却清苦得久不闻腥。东坡先生却常被腥味儿撵醒,书写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让人想到他每每念及河豚时必馋相毕露。真想让两位从古代来一次穿越。穿越来青岛吧,季节恰好,鱼货丰盈,不妨就来一道铁锅杂鱼,在热气升腾、鱼香弥漫的情景下,开怀对酌,惬意咀嚼。若真如此,那原本普通且羞上大席面的青岛特产铁锅杂鱼恐怕会摇身一变,成为更加炙手可热的上好佳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