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正式候选人(含团队)事迹简介

青岛晚报 2023年12月05日 张译心

  29【孝老爱亲】 乔元敏

  七旬老人照顾侄嫂14载

  乔元敏,女,汉族,1956年3月生,山东青岛人,崂山区北宅街道燕石村居民。

  都说世界上比婆媳更难处的关系,就是妯娌关系,可乔元敏把没有血缘关系的残疾侄嫂,看做至亲至爱之人,用14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把生活中的爱和温暖传递,在她眼里,嫂侄就是最亲的人。2009年,婆婆和丈夫的哥哥不幸去世,留下智力残疾的嫂子和侄女。刚退休的乔云敏毅然站出来,独自挑起照顾嫂侄的千斤重担,承包起日常的细碎琐事。14年来,她放弃个人生活,从未出过一次远门,甘当嫂侄的“安心剂”和监护人,从不敢走太远、离太久。2018年,乔云敏接连经受了心脏手术和肺癌切除手术两次“生死考验”,身体还未康复,就坚持下床操持起妯娌娘俩的一日三餐。“有我一口热饭,就绝不会让她们饿着。”乔元敏与嫂侄的心紧密相连,没有血缘关系,却是彼此依恋至深的亲人。无数个日日夜夜,乔元敏把嫂侄当做至亲,在日复一日、无微不至的呵护下,在年复一年、不厌其烦的教导下,嫂侄两人的生活明媚起来,状态大为改观。乔元敏用14年的光阴故事,在一段段波澜不惊、平淡无奇的日子里,讲述爱亲爱人的女性力量,身体力行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真谛,谱写出至真至美的篇章,让生命绽放出向上向善的人性光芒。

  30【孝老爱亲】 刘翠华

  好弟媳43年如一日照顾智障聋哑大伯哥

  刘翠华,女,汉族,1958年12月生,山东即墨人,即墨区龙山街道南葛前街自然村村民。1980年,刘翠华与丈夫结婚,婆婆早年去世,公公体弱多病,家里还有个智障二级、天生聋哑的大伯哥。婚后,小两口和公公、大伯哥住在一处平房里,丈夫打工挣钱,刘翠华则闲赋在家尽心尽力侍奉身体不好的公公和半自理的大伯哥。1988年,公公患胃癌病重,她和丈夫带着公公四处求医、悉心照顾,公公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大儿子,刘翠华在病榻前做出郑重许诺:“爹,您放心吧,我一定会照顾好大哥的。”2014年,丈夫查出骨癌晚期,在她的悉心照顾下,丈夫奇迹般地延长了9个月生命,面对丈夫临终前的嘱托,她强忍着泪水说:“只要有我在,就绝不会让咱大哥冻着饿着!”在刘翠华的心里,早已把大伯哥当做自己的亲哥哥,从一日三餐到洗衣打扫,从日常作息到生活细节,她43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大伯哥的善行义举赢得了邻居们的连连称赞。如今,大伯哥已是71岁,虽然行动不便,但看起来依然红光满面,气色很好。刘翠华孝贤持家、与人为善、勤劳朴实,对待老人以孝心,对待家庭以爱心,孝老爱亲善行传遍乡邻。2023年,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市民”、“山东好人之星”。

  31【孝老爱亲】 张茂花

  好弟媳45年无怨无悔照顾卧床大伯哥

  张茂花,女,汉族,1957年11月生,山东诸城人,城阳区红岛街道前韩社区居民。她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45年16425个日日夜夜,悉心照顾没有血缘关系长年卧床的大伯哥,在丈夫去世,自己改嫁,且家境极其贫寒的情况下对大伯哥始终不离不弃,用一颗金子般的心深深感染着三代人,也感染着身边人。1978年,张茂花与韩同晓结为夫妻,丈夫韩同晓的父亲患有肌无力,哥哥因骨髓炎而长年卧床不起,张茂花一进门就担负起照顾两个病人的重担,她从不言苦,细心照料公公到去世。1985年,丈夫在出海中意外身亡,她独自挑起了照顾卧床大伯哥的重担,也正因此,错失了许多好姻缘。邻村李允峰被张茂花的善良所感动,愿做“上门女婿”。婚后夫妻俩对大伯哥视为亲哥哥,照料得无微不至。张茂花的女儿、儿子结婚后,一家三代四姓六人住在一起照顾、孝敬、敬重大伯哥,直至2023年3月大伯哥安然离世。45年如一日,她用坚韧担当传承孝老爱亲好家风,她用善行义举引领向上向善好风尚。曾荣获山东省最美家庭、青岛市“文明市民”、青岛市十大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观海新闻、青岛早报等多家市级媒体先后报道其感人事迹。

  32【孝老爱亲】 张婷

  33年如一日 用爱诠释“长嫂如母”

  张婷,女,汉族,1955年4月生,山东安丘人,市南区云南路街道广州路社区居民。1990年的一天,张婷30岁的小叔子因参加单位的灭火行动,不慎从房顶摔落,造成肢体和智力残疾。那时起,张婷便每天6点前起床,不仅需要照顾患病的公婆,而且还要给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叔子洗脸、刷牙、做饭、喂饭,晚上下班回家后再操持家务。为公婆送终以后,张婷全身心地看护久病卧床的小叔子。由于大脑严重受损,小叔子情绪经常失控,癫痫病有时一天发作三四次,特别是在夜里,大小便失禁时会乱抓乱抹,随时需要救治和护理。这种生活已持续了33年,但张婷没有一句埋怨,依旧和丈夫一起支撑着这个家。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阶段,张婷多次逆行而上,她在安排好亲人的衣食起居后,主动请缨加入到抗击疫情志愿服务的队伍中,连续坚守抗疫一线,并向所在街道捐赠防疫物资,彰显着守护“大家”与“小家”的责任与担当。多年来,张婷的事迹被邻居传为美谈,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她也因此先后获得“山东好人”“山东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者”“青岛市慈孝之星”“青岛市文明市民”等称号,2023年5月,张婷家庭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向我们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真正含义。

  33【孝老爱亲】 姜执臻

  “好媳妇”20余年悉心照料5位老人

  姜执臻,女,汉族,1963年4月生,山东平度人,中共党员,平度市古岘镇姜格庄村村民。独身叔叔自幼失明,她选择“嫁不离村”;公公身患癌症,离世后欠下大笔外债;婆婆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父母体弱多病,需要长期照料……姜执臻近三分之一的生命都用在了对5位老人的照顾上。为了让日子好过一些,2013年,她和丈夫在周边乡镇包了几亩地。有一天凌晨三点多,他们在去种大姜的路上出了车祸,丈夫身体无大碍,而姜执臻却差点因这场车祸丢了命。躺在医院里的她为了不让女儿担心,一直骗孩子说自己在地里干活,直到出院。2014年,姜执臻的丈夫下地干农活时,不小心被机器“咬”断了3根手指,那时正值农忙,家里所有的活都落在了姜执臻一人身上,忙完地里的,还要忙家里的老人们。2015年,她患上子宫肌瘤,刚做完手术不足一周,她就咬牙在几个家中奔波,伤口发炎到透明,疼得直不起身,她还坚持自己揉面做馒头。家里老人多,老伴又因伤残疾,姜执臻时刻都在计算着每一分钱怎么花。

  30年党龄让姜执臻为之自豪。1996年,村里建恒温库,她二话不说东拼西凑筹了3万元;2020年疫情暴发,她更是当起了防控排头兵……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家庭,不平凡的是一颗善良朴实的心,这些年来,她用一双手撑起了整个家的希望,先后被评为“岛城十大最美家庭”“平度市好媳妇”等荣誉称号。

  34 “竞展青春”青年志愿者团队

  “竞展青春”青年志愿者团队以青岛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主要组织依托,坚持“常态化、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工作思路,立足党政所需、社会所盼、青年所能,引领岛城青年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谱写爱与奉献的青春华章。

  立德树人,“青”心助力青少年成长。培育关爱新市民子女品牌项目,吸引近万名志愿者参与,通过城市发展感知、社会角色体验等让孩子感受城市温度、点亮青春梦想。开展“牵手关爱”行动,自2015年起共守护关爱岛城留守儿童1800余名,开展心愿达成、感受城市、心理疏导、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等志愿服务。连续八年开展建设工地“小候鸟”驿站项目,累计服务留守儿童2300余名,项目模式在全国多地复制推广。扎实推进“阳光助残”活动,建立志愿者队伍数据库,通过参观、体验、文化活动等方式实现对残疾儿童的高质量陪伴。

  精准聚焦,“青”力助推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文明城市创建,在创建宣传、文明培育、维护市容市貌、关怀关爱等四大领域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聚焦大型赛会服务,近三年组织7万余名青年志愿者服务60余场赛会,服务75万人次,服务时长160万余小时。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紧扣群众所需深化开展“周末青年志愿行动”,全年志愿服务“不打烊”。围绕应急处突、抗击疫情等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累计服务100万余小时。

  35 “暖到家”清洁取暖团队

  在“双碳”目标下,作为青岛市能源产业支柱企业,青岛能源集团树牢全局思想,站稳群众立场,在青岛市能源结构转型中自我加压开启了以“煤改气”三年行动、燃气全产业链建设为重点的能源转型之路。“暖到家”清洁取暖团队应运而生,经过1000余个日夜的奋战,圆满完成市办实事——市内三区“煤改气”工程,成为省内最大规模的清洁取暖工程,在今冬实现了我市东岸主城区无煤化供热的目标,助力岛城天更蓝、百姓家更暖、市民生活更美好,获评全国供热行业能效领跑者第二名,向市委市政府和1000余万岛城市民交出了一份绿色低碳的优异答卷,其先进事迹在央视新闻、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

  他们是绿色能源建设者。在打造全国绿色城市试点“青岛样本”进程中,该团队落实开展“能源转型发展三年行动”,建成30多个分布式清洁能源项目,新增清洁能源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建成27台燃气锅炉、新增4500万平方米的清洁供热能力,每年可减少约100万吨煤炭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5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437吨,实现颗粒物(PM)、二氧化硫零排放,为青岛市招商引资贡献煤炭替代指标84万吨。

  他们是温暖到家守护者。他们分布在七区三市,建立了1249个能源服务网格,覆盖了634个社区,3年来办理用户诉求6000余件,为岛城近300万用户提供“用心专注、温暖到家”的能源服务。他们还是敬老爱老、助残帮困的“暖到家”志愿者,曾荣获山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是岛城百姓的贴心人、暖心人。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张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