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链主”企业海克斯康。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
世界最大吨位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P70”。
城市的竞争就是产业的竞争,产业的竞争则已变成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程度,决定了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高度。近日,山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首批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青岛共有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和青岛市仪器仪表集群入选。
打造北方仪器仪表产业高地
精密仪器仪表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青岛面向未来重点布局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也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关键核心。“我们常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那高质量产品如何完成?这需要对制造全过程进行严格精密测量,并依据测量数据不断改进和完善工艺,包括材料加工工艺、零件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谁的测量数据更精准、更全面,谁的产品质量就更胜一筹。”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链主”企业——海克斯康智能制造研究院执行院长隋占疆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精密仪器仪表产业是制造实现突破的基础支撑和核心关键。
青岛市仪器仪表产业一直走在国内前列,是全球最大的三坐标测量机生产基地和国内规模最大的离子色谱产业基地。目前,青岛仪器仪表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占全省比重超过1/3,有规上企业110家,山东省瞪羚企业14家,涌现出海克斯康、中电科思仪等一批知名企业,在工业测控、电子测量、环境监测、海洋观测等多个细分领域国内领先。
青岛市仪器仪表集群创新能力领先,拥有国家级创新载体4个,省级以上创新载体22个。中电科思仪承担我国高端电子测量仪器领域50%以上科研任务,牵头成立青岛科学仪器产业联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创新项目落地;山东省电子测量仪器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是国内首个省级电子测量仪器技术创新平台。
日前,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政策共涵盖十条支持措施。青岛将连续3年由市财政每年出资1亿元用于园区建设,同时从加速优质项目集聚、支持企业规模化发展、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鼓励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给予支持。
海工装备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
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由青岛、烟台、威海三地共同建设,拥有北海造船、中集来福士等总装建造及配套规上企业140家,主建船型本地配套率超过40%,汇集了山东海运、中国船级社青岛分社、青岛海检集团等上下游企业超600家,初步形成了集研发设计、原材料、建造、配套、服务等于一体,船东、船厂双赢共荣的产业集群。2022年,集群核心产业产值超800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超20%,占全省比重超80%。其中,海工装备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达37%,居全国首位。
在由青岛、烟台、威海三地共同建造的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中,青岛表现抢眼。近年来青岛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为“支点”,纵深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世界最大吨位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P70”、全球最大40万吨新型矿砂船、全球首座十万吨级1500米超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一批批“青岛造”大国重器,不断引领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向国际最高水平迈进,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造船业被称为“综合工业之冠”,零部件多、供应链长、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钢铁、有色金属、机械、电子等50多个行业。经过多年攻关,青岛不仅掌握了国际领先的技术,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也处于领先水平,有的产品甚至是占了百分百的市场。
近年来,中船发动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专利技术,加强科技创新,解决了大功率低速机国产化研制一系列“卡脖子”的问题,已完成了多个新型号的产品研制并成功应用,其中有不少型号为全球首制机型。目前,发动机的国产化率已接近90%,支撑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
海工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产业链上的协同发力密不可分。目前,青岛拥有北海造船、青岛造船厂、海油工程青岛公司、武船麦克德莫特等船舶海工龙头企业,以及中船发动机、青岛双瑞、海德威、海西重工等一批配套企业,集聚了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等创新载体。
青岛要实现集群发展新突破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内,拥有若干产业高端、技术先进、布局合理和管理科学的制造业企业及科研院所、集群发展促进组织等关联机构,通过协同创新与相互合作形成的产业组织形态,是未来制造业竞争的关键所在。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认定无疑将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储备“后备军”。目前,青岛已经拥有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近日,青岛市委、市政府也印发《青岛市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9%左右,支撑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50%左右,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在提升制造业集群化水平方面,《计划》提出,要做大做强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优势产业,到2025年,力争产业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突破发展集成电路等十大新兴产业,到2025年,力争产业总规模突破3500亿元。同时,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分别突破2700亿元和1100亿元。此外,要积极培育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打造一批市场化运营、稳定为集群服务的专业力量。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