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巧施工,与地下水和谐共存

9号线海西村站日出千吨地下水 钻回灌井让地下水“回流”
青岛晚报 2023年10月31日 徐美中

地下水回灌井。

  本报10月30日讯  “干了这么多年地铁工程,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下挖三米就是岩石,岩石缝隙满满都是水,高峰时每天大约要冒出1000多立方米地下水。”在9号线海西村站,来自中铁广州工程局的项目部工程部长廖豪说。地下水是不易被人察觉的宝贵资源,是维系生态系统的关键水源。地铁施工如何与地下水和谐共存?面对这一难题,青岛地铁集团第一建设分公司在青岛地铁9号线一期的施工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秋高气爽,碧波宛然的墨水河畔,有着棘洪滩街道曾经最大的村庄——海西村。海西村因位于少海(胶州湾)西岸得名,也因墨水河与洪江河在村南交汇入海,有着丰沛的地下水系。墨水河与洪江河交叉口北侧就是9号线海西村站的施工现场。与普通车站不同,这个车站的基坑开挖采用三级放坡开挖,支护结构采用“放坡+喷锚”的支护形式。山东省内地铁建设罕有的放坡开挖方式,也让施工现场显得分外宏大。

  “干了这么多年,我也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下挖三米就是玄武岩,岩石缝隙还都是满满的裂隙水。”海西村站由中铁广州工程局承建,项目部工程部长廖豪这样总结海西村站的难点。“基坑地层大部分处于地下水丰富至中等丰富区域,就像一个馅料满满的流心包,高峰时每天大概要冒出1000多立方米地下水。”廖豪说。1000多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标准短池游泳池的水量。

  疏干基坑内的地下水是施工的前提。廖豪和同事们先是采取了注浆止水帷幕的方式堵水,然后在施工过程中持续采用集水明排方式将基坑内的地下水进行抽排。但是抽上来的水怎么办?廖豪所在的团队结合济南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了回灌井选址,明确了回灌方式和施工方法。“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相当于把‘流心包’的‘心儿’尽可能留下,施工过后再灌回去。”廖豪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按照方案,项目部先是通过大数据分析选取多处典型区域,掌握了地下水渗流的规律,在现场岩体断裂带区域设置回灌井,将基坑地下水进行回灌。目前,在基坑施工的现场,六座回灌井正在24小时运作。

  截至目前,海西村站东端头集水井内共设置4台11千瓦的水泵,水泵每天抽水量大约为1300立方米地下水。在经过沉淀及检测后,约120立方米地下水抽排至回灌系统内进行地下水回灌,400立方米地下水供现场洒水降尘、混凝土养护使用。据回灌实验统计,站旁地下水位得到了有效提升,提高了土壤的保水能力,改善了水文地质条件,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避免了地下水污染,减少了地铁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