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

为我国医疗器械发展建言发声

青岛晚报 2023年03月07日 于波

多年来史伟云教授深耕角膜病。

  “无论有多少头衔、荣誉,我首先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也是40多年来我对自己的第一要求。”从医以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一直倾心眼科医疗技术的进步、眼病患者的痊愈,不敢懈怠。作为一名医疗卫生领域的人大代表,今年史伟云教授带着两份关于医疗领域的议案走进全国两会。

  助力国产化医疗器械发展

  这两份议案都与医疗器械有关。对于提出议案的初衷,史伟云教授坦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产医疗器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产业结构升级不理想,高端医疗器械仍被进口设备所垄断,而国产产品多为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中低端医疗器械,所以仍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随着国家对医疗器械创新研发的加大支持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医疗器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他建议,发挥“政、医、企、金”协同作用;尽快建立全链条研发体系,优化审评体系,促进产品的转化;设立国家专项经费,实现原始性技术创新突破;加强多元资金保障和体系化产业激励政策;构建研发、技术、产业化、应用的产业链生态等。此外,他还在完善医疗器械审评方面发声,建议充分借鉴国内外药品审评的思路、做法,实现“多通道、全覆盖”;逐步建立完善包含多种模式的审评审批制度体系。

  深耕角膜病创下多个“首个”

  如今,史伟云教授是全世界极少角膜移植手术超万例的专家之一,是我国角膜病的领军者。为每一位患者解除病痛的背后,都积淀着史伟云教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以及治学严谨的医疗态度和救死扶伤的医者情怀。他用一把小小的柳叶刀谱写着人类的光明事业,为国家防盲治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成功研发了生物工程角膜产品,解决角膜基质材料,实现了角膜供体的商品化供应,完全解决了板层角膜移植的供体问题;他研发了我国首个人工角膜产品,解决人工角膜材料和制造技术等诸多卡脖子问题;他研发了全球首个生物工程结膜,解决结膜供体问题,并首创了30项角膜移植新术式。

  践行公益让医疗更“接地气”

  工作中,史伟云教授始终秉承“关爱民众、回报社会”的理念,将公益事业作为山一大附属眼科医院发展的一条主线。在他的倡导下,医院定期组织“爱眼公益大讲堂”,邀请眼科专家为市民讲解眼科常识和眼病预防知识,深入社区、校园、乡镇和农村开展义诊活动和眼科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史伟云教授还特别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帮扶,他带领的眼科专家志愿分队的身影遍布新疆、内蒙古、广西等地,为少数民族地区与边远地区眼科诊疗水平的提高及眼科人才队伍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