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她用车轮丈量人生追梦路

青岛晚报 2021年04月28日

青岛晚报2021年04月28日版面

2021.04.28 星期三

   

   

董文香的车厢里备有乘客所需“百宝箱”。徐常青 摄

开栏的话

5·1探劳模

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晚报

开设《五一探劳模》栏目,走近我市获得全国、省、市表彰的劳动模范,领略他们的劳动风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以他们为榜样,唱响新时代劳动者之歌,书写新时代劳动者之章。

本期记者走进城运控股公交市北公司一公司枫叶红姐妹班,跟访2016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枫叶红2路电车姐妹班第14任班长董文香,揭开她的劳模密码,了解劳模背后的故事。

董文香驾驶的“枫叶红”主题电车是岛城一道独特风景。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枫叶红姐妹班第14任班长董文香。董文香(右)与姐妹们一起探讨车厢服务技能。

班组一家人

干就干出一流,做就做到极致

1974年出生的董文香,1993年走出校园后便被分配到了公交2路868号共青团号车组。走进车厢的第一天,她就受到这个先进集体的熏陶,从一名公交新兵,先后在乘务员、驾驶员岗位上历练成为了一名新时代工匠,正如熔炉里冶炼的一块优质钢。董文香所在的“枫叶红”2路电车姐妹班建于1978年,已走过43年风雨历程。该班组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相继成长起全国、省市级以上先模人物20余人,并被命名为青岛市总工会“班组建设示范基地”“失独及高龄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示范基地”和 “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2009年,由于董文香出色的工作表现,组织决定让她担任姐妹班第14任班长。打铁还须自身硬,接过这副重担,董文香感到压力,同时也增添了动力。她认为,不创新,班组就没有活力,不创新,服务品牌就原地踏步,在她的带领下,姐妹班达成共识:干就干出一流,做就做到极致。

董文香诠释了一名公交驾驶员“开好车,服好务”的价值观和苦乐观。随着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硬件投入上去了,市民乘车需求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无人售票为有情服务”,本着以乘客为中心的理念,董文香率先提出了“车长八项承诺”。在体现人性化车厢服务方面,董文香从细节入手,延伸服务出发,她的车厢备有乘客所需的“百宝箱”“导游图”“图书角”“方便伞”,并设置了夏季用的“遮阳板”,冬季用的“暖扶手”,为清爽车内空气,她自费制作了“香包”,既雅观又提神,营造一种家的氛围。

服务一口清

懂英语会手语乘客问不倒

“创新、创先、创优”是姐妹班的“班魂”和立班之本。董文香深知“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道理,作为一名驾驶员,作为一名领跑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她立足岗位,苦练扎实基本功,在掌握业务技能上下功夫。董文香时时用工匠精神鞭策自己,力图做到精益求精,做车厢服务的行家高手,让班组姐妹都学好艺、练绝活,为当好外地游客的向导,与聋哑人交流,董文香邀请外教传授英语,到盲校、聋哑学校学哑语,她带领的团队人人成为“问不倒”“活地图”,个个都是“双语会”“景点通”。

今年3月8日,在市工人文化宫礼堂,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授予市北巴士公司2路线班组 “枫叶红2路电车姐妹班”荣誉称号。作为班长的董文香在自豪之余也倍感压力,“如何提升车厢服务质量? ”“如何为乘客带来不一样的乘车体验? ”这些问题成为姐妹班工作之余研讨的课题。带着这些问题,董文香和班组姐妹们从车厢入手,在常规服务的基础上结合科技、智能这些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打造了“AR旅游主题车厢”,让外地游客在车厢内即可扫码观看青岛地标性景点。今年结合学党史班组又推陈出新打造了“听学党史主题车厢”,推出有声阅读使公交车成为市民“学党史”的流动课堂。

技术一杆准

苦练总结不断提高

董文香所驾驶的2路电车线,是岛城一道独特风景。在行驶过程中,电车接电杆需要接上电线,否则无法运行太长时间。董文香告诉记者,运行全程共有5个接电杆的捕捉器,只有迅速将大辫子搭上去,才能保证车辆始终平稳运行。电车线网捕捉器搭杆“一杆准”是衡量电车驾驶员操作技术的一项重要标准,要求驾驶员在进行集电杆自动升杆操作时,车身要处在架空线网两条电线的正下方,同时集电头要处在线网捕捉器的1/2到2/3处,车头根据自己身高、体态找准参照物,这样一次自动升杆即可将集电杆准确对准架空线网的两条电线。为了又快又准地将集电杆搭到线网捕捉器上,董文香下班后苦练“搭杆绝活”,根据车辆高度,集电杆与捕捉器的前后距离偏差,通过多次实践比对找到了能准确搭杆的参照物,最终顺利练成。 “一次成功,可以减少道路拥堵,保障市民乘车舒适性。 ”长期运行服务中,董文香细心观察,研究乘客心理,总结提炼出一整套车辆安全操作法和车厢服务宝典,其中包括 《LVC节能操作法》《安全行车十不》《礼貌用语20句》等,并在全体行车人员中推广。

今年,结合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贯穿全年的“温暖车厢”高品质活动,董文香和班组姐妹打造了服务乘客的 “八个有”工作法,将女性特有的亲切和细致,诠释在始终以乘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中。

爱心一路传

扶老护幼照顾特需

“一辆公交车,缔结这人间的情缘,二十载风霜雨雪,温暖每个人的旅途;以一人之辛苦,运送你我他踏遍人生征途;发自己的光,哪怕微小如烛,一颗有温度的心,一条横贯东西的路——这就是岛城一道最美的风景。 ”这是感动市北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组委会为董文香宣读的颁奖词。作为一名驾驶员,她是优秀的,作为一名班长,她是合格的,但面对家人,她却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女儿和妻子。因为工作,董文香疏于对家庭的照顾,让她总有一种内疚感,可是每次面对车厢里的老、幼、病、残、孕乘客,始终热心呵护,有求必应。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2路线对一名特需乘客伸出援手:原青岛印刷厂老工人朱长柱腿部严重残疾,不能直立行走,长年倾斜着身子上下车十分困难,得知朱师傅孤身一人,无儿无女,姐妹班与他签订了长期帮扶协约。董文香从1993年开始接过照顾朱师傅的接力棒,将帮扶工作从车厢延伸到他的家中。逢年过节,登门陪伴,一起为老人庆生、买菜、打扫卫生……年复一年,从未间断。董文香表示,要让这位 “老父亲”活的有尊严。 28年来,董文香用车轮丈量一座城市的变迁,用世间的真情大爱,书写璀璨的追梦人生。从一名平凡的公交驾驶员,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董文香光荣当选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山东省第十五次工代会代表,她像无声的春雨,用一腔热忱滋润着乘客的心田,为大地奉献一片新绿,她把灿烂的笑容绽放在为之奋斗的十米车厢。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徐美中关注晚报视频号看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观海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