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长三角经验 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青岛晚报 2021年04月28日

青岛晚报2021年04月28日版面

2021.04.28 星期三

   

   

青岛市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 刘宝霞

刘宝霞

截至2019年底,长三角城市群聚集了4867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95290家经营企业,其中上海分别为972家和24014家,位居首位。总结长三角城市群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经验,在注重产业布局专业集聚,注重政策支撑体系建设,注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都有很多的经验值得借鉴。

近年来,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在政策利好、技术赋能、市场扩容等多重催化下,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仍存在产业规模小、企业经营分散、高端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亟待优化产业布局、完善配套措施、完善创新体系,形成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为此建议:

确定“三步走”战略。短期内推动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吸引专业人才集聚;中期抓住其他城市产业外移的契机,招揽海外华人回流创业;从长期发展考虑在本市设立省级和国家级专业组织分支机构,对产业发展进行预见和指导,同时加快产品注册审批,确保各企业可持续发展。

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着力于行业细分市场,引导我市医疗器械企业向目前受市场重视度不足的基层医院和家用领域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和集聚小型化、可移动化设备生产企业以及家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聚焦发展优势产业。发挥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在冷链领域的优势,打造医用冷链细分市场的行业龙头及标准缔造者;青大数字医疗团队与海信医疗合作开发的高端医疗设备已走上世界最高医学科技舞台,应结合海尔、海信目前在医疗领域的优势,推动医学影像精准诊断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场景设计,进一步拓展医疗影像的生态链,拓展新兴增长空间。

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整合大学和院所的科研资源,引导本地医院积极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临床试验研究。通过政府政策性引导与推广,加快推动医疗器械CDMO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前期研发、技术转化和小试中试等服务。

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政策,设立青岛医疗器械产业投资和引导基金。通过政府资金的介入,更好地为本土企业增强信心。成立产业定制帮扶小组,协助有需要的企业开展新品注册的协调和帮扶,提升产业化速度。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观海新闻客户端